臺灣PPI 千呼萬喚始出來

PPI與WPI漲幅比較(106.12~107.11)

我國一直未編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四十多年來皆以躉售物價勉強替代,鑑於主要國家早已編制,爲與國際接軌,並與國民經濟會計帳(SNA)一致,主計總處已完成PPI試編,將提報下月國民所得評審會議,於2021年起正式逐月發佈。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長期以來外界觀察通膨率就看消費者物價(CPI),而要看廠商出廠價格就看躉售物價(WPI),事實上躉進物價既反映出廠價格,也反映進貨成本,在解釋上有些不明確。

也因此長期以來主計總處一直想編PPI,但礙於營利事業資產重估辦法基本工資審議等法規皆與WPI連動,不能貿然停編,要以PPI取代WPI有困難,綜合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表示:「經多次評估,決定明年公佈PPI後,也讓WPI繼續存在,除非日後兩者讓外界產生混淆,纔會考慮停編WPI。」

必須儘速公佈PPI的另一個原因是,今天幾乎主要國家都有PPI,只有我們還沒有這項指標,以致國際比較時拿不出數據,王淑娟表示:「與國際接軌很重要。」

她指出,PPI除了可與國際接軌,也可以讓各業瞭解與自身相關的產品出廠價格的波動,此外也讓我國物價指數與國民經濟會計帳(SNA)更一致,而有助於實質GDP的編算,讓國民所得統計更精緻些。

PPI是衡量國產品出廠價格(包括內銷出口),不同於包括進口、出口及國產內銷的WPI。除了範圍不同,PPI衡量的對象也僅止於「本國生產者」,貿易商、復出口報價也都不在統計之列,因爲前者非生產者,後者非國產品。

王淑娟表示,過去編制WPI訪查七千多家業者,包括貿易商,未來編制PPI將擴大工廠樣本以置換貿易商的樣本家數

依試編結果,PPI國產品價格2018年11月較2017年12月漲2.1%,同期間WPI漲1.9%,其中電子產品化學材料漲1.3%、3.3%也比WPI國產品0.2%、2.4%來得高,兩者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