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記得這天嗎

(圖/宋緒康提供)

3月29日在中華民國是被定爲青年節,因爲紀念在1911年3月29日由黃興率領的廣州起義,而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青年節則是訂在5月4日,因爲在1919年第一次大戰後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和會裡頭,將德國中國利益出賣給日本,引起全國的憤慨,就有了「五四愛國運動」。

其實,國民黨政府有點糊塗,這個3月29日是農曆,要是用陽曆,按照中華民國紀元元年來算,那應該是4月27日。而這個雙十節是按照中華民國紀元覈算出來的,陰曆是8月19日。廣州起義是陰曆是3月29日。所以我們今天講青年節,不僅臺灣大陸各自不同,就算在臺灣,以國民黨自己的演算法也不統一。從這個青年節的認定,就可以看出兩岸之間以及國民黨內部的混亂。

其實,當年爲什麼有那麼多的青年、知識分子願意投入革命救國行列,不就是爲了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創建民國,讓中國擺脫次殖民地地位,讓中國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嗎?要搞革命談何容易,一般來講,就是一些盜賊土匪嘯據山林、割地爲王,然後碰到時局亂的時候,就出來興風作浪。

但是我們講的國民革命,甚至投入辛亥革命主力,大部分都是優秀的青年知識分子,而且是以留學日本爲主,像黃興他就手握日本留學生秘密組織叫「丈夫團」的名單,這些都是清廷派往日本學習軍事陸海軍菁英

他們願意冒着生命的危險加入革命黨,那種視死如歸、以天下爲己任的理想主義,對今天的青年來講可能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我們有空福州林覺民故居,再去溫習一下林覺民義士赴義前,寫給他妻子訣別書,我們就可以看得到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愛國知識青年,爲了子孫後代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偉大宏願

今天青年節在臺灣有誰還在緬懷着這些爲國爲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怎麼會有後來中華民國成立?怎麼會有後來的抗日臺灣光復

今天5月4日在大陸還是熱烈慶祝青年節,因爲五四運動代表着一種文化的再啓蒙運動,要喚醒國人立足中國、胸懷世界、面對未來。青年節也意味着對青年深厚的期許,因爲青年就是國家的希望,就是民族的未來。只有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有品德的青年,才能爲中國撐起這一大片天。(作者爲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