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北京激出臺灣女人的囂張和慾望

北京臺灣女人,還能有一口林志玲腔,但行爲與觀念都不「臺灣女人」了。(資料圖)

最近我才發現,我們在北京的這幫臺灣女人挺可怕的。

這樣一說許多大陸宅男不會相信,人家說上海女子嗲、江南女子溫柔,但這些南方女孩臺妹一比也要甘拜下風

一幫臺妹去吃飯時常會讓服務員小哥對我們青眼有加,有多少大陸直男能敵得過幾個姑娘齊刷刷地用臺灣腔嗲聲「謝謝你喔」(順便綻放大大的笑容)?上次和三個臺灣北漂姑娘吃飯,我們用這招各拿走一瓶免費可樂。

臺灣女孩有一個強項叫「變聲」,我目前沒碰過幾個大陸女生會這樣做,但是我們這羣在北京的臺灣姑娘不論來了多少年都沒改掉這個習慣。

我們可以一邊對着同事兇狠地痛罵「你是白癡還是腦殘」,然後對着電話那頭的外賣小哥(或男友)用林志玲腔調說「對不起喔,麻煩你等我一下好不好?我等等就出去了~~謝謝噢。」

曾經有位娶了我臺灣學姊東北大哥私下發信息給我,「我要投訴!你們臺灣女人都是雙面人。」

該位大哥在與同學聚會時一邊喝二鍋頭一邊胡侃,席間他的臺灣媳婦一直扮演好溫柔臺妹的角色,不斷幫忙倒酒、端下酒菜、充滿愛意地一邊微笑一邊摟着老公,讓她老公的東北小夥伴們連連高呼「臺妹好,娶個臺妹好,娶了臺妹的老公像個寶」。

朋友們如此,愛面子的東北大男人大手一揮,愉快地付了幾千的酒帳,愉快地摟着溫柔老婆回家。一進家門,連「老婆親一下」都還沒說完,一個飛來的牛皮手提包砸到臉上,伴隨雷霆震怒的罵聲「你很有錢是不是、你沒事答應借人家錢幹嘛、我剛已經超級不爽了你還沒看出來你是白癡嗎……」

「我真沒看出來,她一直在微笑,我以爲她都沒意見的。你們臺灣女生好可怕。」東北大哥哭訴。

同情地看着他,傻孩子,誰讓你娶臺灣女人就算了,偏偏還娶個在北京奮鬥這麼多年的臺灣女人呢。

我身邊獨自漂泊在北京的臺灣女子比男人多太多,有些超過三十五仍未嫁、活得如同慾望都市女主們;有些在臺灣有個不愛賺錢的臺灣老公,她霸氣地一人生活在北京,賺的比老公多?

沒關係啊,我們都AA,各自負擔生活費!

上個世代的臺灣人喜歡緬懷過往、用憂傷地口氣說「昔日臺灣如何如何」,年紀與我相當的臺灣勞工們通常沒這閒工夫──成天悼念過去幹嘛?明天還上班呢。

我們一羣在北京的臺灣女人出去吃飯時,飯局話題通常圍繞在兩點──罵北京、罵臺灣,缺一不可。

一個典型的「臺灣北漂女人飯局」,通常會是如下情況。當然,以下僅屬個人經驗

在吃前菜時候,會有一個姍姍來遲的女人,話題以批評北京開始,「唉真不好意思,路上堵得要死,我只能下車再搭地鐵。北京地鐵好可怕,人多,熊孩子多。」

通常這現象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幾位吃着色拉的女人們不斷點頭,「對,北京的熊孩子簡直滿坑滿谷。」

「對!我以爲臺北捷運上吵鬧的孩子就夠熊了,沒想到到北京後發現熊孩子有三百種形式。相較之下臺北的熊孩子還弱了點。」

「臺北的熊孩子少,也可能是因爲我們不生吧。」

「經濟那麼爛,誰敢生啊?不過北京這裡雖然大家都愛賺錢,吃的卻不怎樣,到底北方人這麼熱愛賺錢幹嘛?就爲了買房子?」

「對,他們真的對吃的一點也不講究!」一個女人放下叉子很激動地點頭。

臺灣北漂熱愛批評北京三點,環境、熊孩子、對吃食不講究,以最後這點爲大宗。

「有一回我跟北方閨蜜說我好想吃滿是胭脂蝦的魚片飯,結果她興高采烈地跟我說,好啊我們改天去吃小龍蝦

天啊,這能一樣嗎?我噴她,她還一臉無辜地說「不是都是蝦?」

第二個女人接着貢獻經驗。

「對!我之前跟一個家境還不錯的山西同事約飯,我興高采烈地說某某大酒店的自助質量好,結果她一臉不耐,八十多塊不就可以吃自助了嗎?原來她眼中不錯的自助就是有不太新鮮的海鮮、有披薩、有可樂,管飽就行。

她邊吃邊說,不錯吧?八十多塊種類還多,又不是請客戶吃飯,那麼講究幹嘛?」

然後第三個女人接棒。

「我們公司也就一個上海男生會吃,其他北方直男都會把生魚片放超過三十分鐘,等它已經變成溫魚片再塞進嘴巴!」

真假啊,他們到底會不會吃啊!」

一羣女人驚呼。對臺灣人而言,不會吃海鮮簡直是對生活的大不敬。

話講到這裡,前菜也吃完了,主菜上來了,批鬥會便會進入下一階段。

在大家切牛排時不知道誰開口了一句,「北京雖然有啥啥不好,但是人還行。」

這句話又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對!北方人大氣,臺灣人有點小家子氣了。」

「對!我現在發現我是北方人,掏錢掏得比臺灣男生都快。臺灣人的腦子簡直內建一臺計算器,上次我的大陸同事跟我說,以前在美國讀書時最佩服臺灣同學,一羣人出去吃飯時每個人加上小費要付多少錢,大陸人算得暈暈糊糊,臺灣人算得清清楚楚。」

「對!我回臺灣時和臺灣同事去便利店,在北京公司我們如果兩個人去買點小飲料小零食,有時會很順手地幫對方一起結帳。小錢嘛。但是臺灣同事呢?就算是一瓶五塊錢的飲料,都會規規矩矩地排在你後面。有一次我跟他說,給我吧,我一起結帳,結果他嚇死了,大喊『我不想欠你人情啦』。」

「臺北比較講求人與人保持適當距離,有點親但是別太親,哪像北京,一杯啤酒下肚就能告訴你他一個月賺多少錢。」

講到臺灣男生就算是敏感話題了,再講下去會被噴太現實,所以我們臺灣女人會有默契地停留在這一層。

「對呀,而且臺灣男生也不大氣,上次我跟男同事去吃飯,兩百六十五元,我找出兩張一百、一枚五十元銅板後,辛苦地找着五塊和十塊銅板,他就站在那裡看着我,連一句『零錢不用了』都沒說啊!」

但是批評臺灣,除了小氣外好像也沒啥好說。談經濟?談薪水?太沉重了。

「不過,臺灣食物我真懷念啊。」這句話的出現,未必代表「討論臺灣美食」,有時這是代表──不談臺灣了,聊聊其他的吧。

在吃甜點的時候,通常是最心平氣和的時候,適合聊一些稍微內涵的話題。

通常會沉默一小段時間,等蛋糕吃一半後纔有人說話。

「上次我在三里屯跟一個老外聊天,他知道我做媒體後,用同情的表情看着我──喲,你們媒體只能寫『中國棒棒,美國很壞』吧?」

「真假啊,那你怎麼說?」

「我說,確實有諸多管制,但是不是這麼簡單可以概括的。你在中國有十年了吧?怎麼還這麼刻板印象。結果對方很氣地說,不是刻板印象,我每天看Chinadaily!唉,你說還能怎麼說?」

「你可以跟他說,學好中文,然後看微信公衆號吧,裡面有各種罵中國的,從中國男人罵到共產黨。」

「不用多說啦,我跟剛認識的臺灣朋友說我是記者,住在北京,他通常會說的下一句話是『你還沒被關啊』。」

然後一羣喝茶的女人會再次驚呼──真假啊!

「所以說,那些人不懂北京嘛。」一個女人喝光花茶。

「不過也難怪他們,我也怕我的微信公衆號會被刪文。」

第二個女人喝完咖啡。

通常這時第四個女人已經買完單了,然後我們會打微信紅包給他。

臺灣北漂聚會,通常會嚴格地按照「臺灣標準」來付帳,四個人吃了354元,每個人一定會付88.5元。

因爲我們都是臺灣人,都不想欠對方人情。

「但是,當別人用很簡單的語氣來總結北京時,還是會挺無語的。北京也不完全是這樣吧。」

所以你看,獨自在北京的臺灣女人們,雖然許多都還有綿軟的臺灣腔,但是也都不「臺灣」了。

上次在臺北與一個臺灣北漂女孩吃飯,看見她的穿着差點認不出來──帆布包,牛仔褲,T恤和白色夾腳拖,就這樣走在最繁華的臺北東區。

對了,臺灣人普遍不喜歡太張揚的口紅,崇尚清秀淡雅的淡粉脣膏,不像北京市中心,人人一口張揚的大紅脣

我大笑「喂,你在北京是住雙井的耶,每天拎着小牛皮包穿着小裙子走國貿」,她冷冷地看我一眼,「你每天穿深V洋裝在三里屯晃悠,回臺北還不是穿得跟森林系女孩一樣?」

我認識的每個在北京的臺灣女人,賺錢本事未必漸漲,花錢本事完全倍增。以前在臺灣吃個七百元臺幣就喊疼,現在兩三百人民幣花的跟二三十元一樣。

當然,我們都會在朋友圈轉發那些「令人氣憤的事」,我們也都在觀望北京是往好的、還是不好的方向發展。

比起以前在臺灣時都碰到類似的人、大家有着類似的觀念、有着類似的薪水和類似的壓力,北京激出了我們的囂張跋扈和慾望。

我們在北京都想當「觀察者」,但總會不自覺地如同每個生活在這裡的人一樣──囂張跋扈地仰起頭,堅信不論碰到什麼難題,往前走就對了。

只有在回到家鄉時,纔有餘力感嘆:歲月靜好,以後回來養老吧。(郭雪筠/臺北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