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父親臨終前最後的看護

工作多年來穿梭於兩岸,上海臺北之間早已成爲我最熟悉航道之一,不過今年對我來說,這條航線上交織着更多欣喜與悲傷的淚水

年初時,年邁父親心臟病發驟然離開,緊接着母親也於日前突發血管出血而緊急動手術。在奔波於兩岸的陪病過程,除了深深體會到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遊子心情,更見證兩岸醫療體系差異。這當中我所接觸到的大陸同胞,展現出民胞物與精神,與兩岸同文同種所展現的人文關懷,使我對兩岸民衆情感交融的未來更加感動而有信心

與心臟病奮鬥幾十年的父親進行繞道手術後,因年事已高,特別聘請一位看護阿姨全天候照料。臺灣的普通病房,只要住院病人有看護需求,可隨時向各區所屬的護理站直接登記,申請付費看護,醫院依據家屬與病人的需求條件,最快在幾小時內就能找到適合人選。對於有工作在身、仍須奔波於醫院與家「兩點一線」之間的家屬而言,能有一位貼身看護專門負責半天或全日式病患飲食和起居,會讓人安心許多。

父親是1949年之後從上海來臺灣的,儘管落戶臺灣六十餘年,還習慣家鄉話,一句閩南語也不會說。因此一開始我們就向醫院提出要求,看護必須能說「國語」(大陸普通話)。幾小時後,新的看護阿姨就來到了。這位來自湖南韶陽的趙女士,還帶着點湘音,個子雖不高,手腳卻很勤快,加上父親來自大陸,趙女士嫁給臺灣郎,兩人還頗有聊得來的共同話題。

經歷過許多心臟手術的父親,因血管早已硬化,這次只能選擇最複雜的開胸繞道手術,對年長者來說簡直如臨大敵。這位趙女士始終用鼓勵與關心話語安撫老人情緒,讓他寬慰些。孰料,開完刀後第十天,老人家用過晚餐後,心臟病再度爆發,當我趕往醫院,父親已接受緊急電療,見到當時急救場面,我們家屬陷入慌亂且悲傷的情緒裡,在旁的趙阿姨也眼眶泛紅,不停地安慰我們,這一幕也讓我永遠印在腦海中。

雖然慈愛的父親最後還是離開了我們,但對這位臨終前照顧他的趙女士,我一直抱着感恩之心。她身世頗坎坷,早年所嫁對象毒癮,爲避免拖垮家庭,只能忍痛離婚,之後遠渡海峽與再婚夫婿勤勉持家,投入醫院從事看護工作。近年來,許多大陸女性遠嫁臺灣,成爲臺灣媳婦合法取得身分和工作資格,據觀察,目前臺灣醫院裡有許多勞務都由這羣「新臺灣人」擔任。臺灣人聘僱大陸看護,大陸看護照料臺籍病患,讓醫院裡形成另一個兩岸人民緊密交流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