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座必訪鐵路老橋!不只好拍還見證百年曆史

文/Sharelife分享生活

橋樑,不只是連結此岸與彼岸,更跨越時空、走過歷史,隨着時間的洪流,這些鐵橋成了旅人們打卡的新熱點,重新站上舞臺。ShareLife介紹三座別具意義的橋,下一次到訪時,可別只是拍拍照片走人,不妨感受一下古樸氛圍吧!

臺中大安溪花樑鋼橋|百年鐵道秘境,最美鐵路支線▲(圖/臺中市觀光旅遊網)

位在臺中的大甲溪鐵橋,還有個優雅的別名「大安溪花樑鋼橋」,建於1908年四月,屬於舊山線鐵路中,后里-葫蘆墩(今豐原區)路段,原本是縱貫鐵路中南北串連的橋樑,在舊山線停駛後,被規劃成后豐鐵馬道的一部份。

▲(圖/臺中市觀光旅遊網)

大甲溪鐵橋造型爲鋼桁樑橋,設計採下承式曲弦桁架,橋座由磚角石構成,,因爲有着花樑鋼橋構造外型,才被稱爲「花鋼樑橋」,也是目前唯三座鐵橋(其二爲大甲溪鐵橋及高雄高屏溪舊鐵橋)中最長的鐵橋。雲林虎尾糖廠鐵橋|五分車鐵道,臺糖鐵橋▲(圖/記者ShareLife 分享生活攝)

糖廠後方的「虎尾糖廠鐵橋」,舊名「番薯莊板仔橋」,又被稱作虎尾鐵橋,橋身橫跨虎尾溪,由三段鋼構橋連結而成,有別於其他兩座鐵橋,是當初日本政府建來載運甘蔗的。但追溯起源,其實原是一座木造橋樑,供村莊民衆來往,後來才由英國公司重新設計,成現今這般模樣

▲(圖/記者ShareLife 分享生活攝)

虎尾鐵橋總共有23座橋墩,22處橋孔,各段橋身的桁架造型都不一樣,大致可以分爲:空間衍架鋼樑、平面桁架鋼樑、I型鋼鈑樑與工字樑等四大類型,是目前臺灣唯一可以拆卸的橋樑。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五分車奔馳在上頭,卻仍舊屹立不搖,民衆可步行穿過鐵橋,到對面田園中,感受不同的歷史風貌。高雄:高屏舊鐵橋|漫步百年鐵道,結合生態園區慢生活

提到「下淡水溪鐵橋」,或許不少人對它有些陌生,但若說「高屏舊鐵橋」那就是知名的百年鐵道橋了。1914年啓用的高屏舊鐵橋,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興建,位於屏東九曲堂車站至六塊厝車站間,直到1992年才除役,變成國定古蹟

▲(圖/夏霖 攝)

東洋第一大鐵橋,鐵橋全長1526公尺,屬於單線鐵道,採簡支對稱式山型鋼構桁架形式建置而成,當時鋼樑材料都爲日本製造,透過高雄、基隆兩港運載後,以人力組裝完成,成爲亞洲第一長橋,又稱「東洋第一大鐵橋」,現在結合周邊規劃成「舊鐵橋溼地教育園區」除了漫步百年鐵道外,更多了教育生態的意義。這些美麗的橋樑,曾載運過多少返家的遊子、許多生計也隨着鐵道上的火車緩緩運送,這些鐵橋不僅是歷史見證,更是老旅人心中的一抹回憶,新旅客的一種感動。

本文獲得 「Sharelife分享生活」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