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又草莓又不如陸生」?  管中閔:問題在老師

臺大校長管中閔分享自己的叛逆經歷,表示學生並不是草莓族。(圖/記者盧映慈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年輕人常被批評「草莓族」,甚至拿來跟陸生比較,認爲陸生比臺灣學生更有衝勁、更願意謙虛學習。不過臺大準校長管中閔表示,每個世代都有聰明的、認真的和打混的學生,只是比率不同,而有時候問題更是出在老師身上,「給學生壓力、多學一點纔是好事。」

管中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學校教育呆板,從小就覺得自己跟學校不合,上高中之後學會跳舞、打麻將、打撞球一路玩到當兵,還在軍營裡打麻將、玩得很瘋,做什麼都漫不經心;但某天他突然醒過來,知道自己要什麼、開始有了改變,才從魯蛇變溫拿、甚至當了34年來第一位非校友的臺大校長。

▲管中閔認爲,學生大部分是自行車,老師踩多少就前進多少。(圖/記者林世文攝)

管中閔說,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迷惘的時候,這時重要的是「給孩子機會去思考自己要做什麼」,如果家長或老師只是拉着孩子去做「家長跟老師要求的事情」,一定很容易碰到反抗;這時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防止孩子走得太偏,在一定程度的大範圍內放手讓他們去做,其實就好了。

管中閔也提到自己帶領碩士生經驗,將碩士生分爲3類,「大部分是自行車,踩多少跑多少,有的像跑車,輕輕踩就跑很遠,有的是牛車費盡力氣才拉得動,最慘的隱藏類,是像健身用的自行車,怎麼踩都不會往前」,每個人有不同的特質,老師要有不同的帶領方式

另外,如果老師覺得年輕人很草莓、比以前差、比陸生差,很可能是老師自己的問題,管中閔說,大部分學生是自行車,競爭激烈才能發揮潛能;少子化的情況下,老師如果只會供奉學生,降低標準、不當學生,程度自然就會降低,多給一點壓力才能往前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