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東協 龔明鑫:已是生命共同體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圖/顏謙隆)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8日出席「2021新東協.新臺商.新機會」論壇指出,該論壇爲我國自五月疫情後較大規模活動,其中以新東協、新臺商、新機會等三個「新」字代表臺商與全球發展新趨勢。龔明鑫認爲,臺灣跟東協已成爲生命共同體,也是「水幫魚、魚幫水」情況。

龔明鑫致詞時表示,部分金融界先進在座談會分析近年金融業營收持續創新高原因,關鍵是2016年分水嶺。在2016年之前,金融生意很多都是在海外做,因爲臺灣人的錢、事業都在海外;可是2016年以後就不太一樣,很多生意開始在國內做,包括5+2、綠能建設、離岸風電,臺商也迴流投資,整個金融商機蓬勃發展,而且融資機會也非常多,也因此政府設置了融資保證機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新氣象。

現在臺商、金融業在臺灣站穩了腳步以後,未來則進一步思考怎麼把企業力量延伸到海外,龔明鑫認爲這是一個新局勢。過去1980年代臺商是因爲人力成本高、匯率漲,無法負荷纔出走;但2021年是臺灣企業能量上的延伸,這是最大的不同之處。

從政府角色觀察,龔明鑫表示,新東協、新南向、新印太機會正在形成,而臺商朋友洞見力非常高、如同工商時報,早已看到東協是未來最大機會,因此很多臺商早已在東協佈局,這點也跟中國不同。龔明鑫表示,若最近看中國新聞,不難發現未來趨勢是「越趨保守的中國」跟「越趨開放自由的印太」,對臺商來說,當然要投入更開放的印太。

從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後,國際供應鏈面臨重組。龔明鑫表示,很多臺商優先選擇回到臺灣,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投資金額已超過新臺幣1兆元,至於大量生產的臺商則移轉到東協或就近市場,這是既有供應鏈的移轉趨勢。

龔明鑫也指出,過去比較多都是石化、金屬、機械等傳產去東南亞佈局,但東南亞現今各大生產供應鏈都有新發展機會與新需求,如高階產業、半導體廠、電動汽車、電動機車等都已陸續在東南亞佈局,這些都是過去沒有的現象。

依照海關最新8月進出口資料也顯示,臺灣今年累計1~8月對東協出口金額爲458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而年增率35.5%居五大出口市場(陸、美、日、東協、歐洲)之冠,顯見我國長年耕耘新南向的努力。

龔明鑫也表示,臺灣應用市場商機龐大,我國從2016年啓動5+2產業、亞洲.矽谷等,推動數位轉型發展與智慧城市佈局不遺餘力,透過亞洲.矽谷提供的徵案有200多項、每項都有solution,多數爲智慧城鄉解決方案,其中有40多項已經開始輸出到海外國家,很大一部分市場國就是在東南亞,因爲東南亞很多國家來臺灣參觀智慧城市展,發現智慧化的佈局益處,像是從智慧安控、水環境監控、智慧農業(用無人機巡檢農業發展)、捷運系統等,皆可帶回當地使用。

從案例來看,龔明鑫舉例,「皇輝科技」過去是跟日本廠商在東南亞共同合作基礎建設,現在是可獨自去做資通訊系統整合及ICT統包的工程服務,從泰國、菲律賓、印度等開始持續擴展其海外版圖。以AI互動爲核心技術的線上卡拉OK「iKala愛卡拉」,從2018年在泰國落地後,現在已擴展到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而知名平臺「KKDAY」剛開始是主打日本旅遊平臺,現在也已擴展到東南亞。

此外,龔明鑫也強調,臺美雙方財政部近年簽署「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協議,以印太地區基礎建設及雙邊融資夥伴爲共同合作宗旨,投資東協國家爲未來一大商機,跟過去單純生產供應鏈很不一樣。

近年國際綠色跟低碳永續發展議題正夯,龔明鑫認爲,臺灣發展風電剛開始是歐洲國家來投資,後來日本也想做(風電)而參與,現在是泰國也要來參與風電,顯見臺灣爲啓動亞洲綠色能源發展起點。

龔明鑫指出,從2016年開始,臺灣產業舞臺變大、國際連結度更高,但我國人才跟人口卻不太夠,因此未來人才互動最重要關鍵是印太地區跟新南向國家,未來十年內說不定會有幾十萬東南亞學子來臺唸書,甚至留在臺灣工作,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共榮局勢。

面對臺灣與世界三大主軸包括數位轉型、綠色永續、人口與人才問題等三大議題,龔明鑫認爲,臺灣與東協、新南向、印太合作已是新趨勢,儼然已成爲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