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宗教多元 和平最大推手

世界宗教和平論壇倡議者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左八)及附議者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總會總會長慧吉祥大活佛(左七)與前副總統呂秀蓮(左六)及與談人合影留念。(鄧博仁攝)

全國宗教聯合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武獻。(鄧博仁攝)

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總會總會長慧吉祥大活佛。(鄧博仁攝)

臺灣道教協會理事長陳燦宏代表代言人、中壢慈惠堂公關組長施政男。(鄧博仁攝)

一貫道總會秘書長謝遠智。(鄧博仁攝)

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鄧博仁攝)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鄧博仁攝)

前副總統呂秀蓮。(鄧博仁攝)

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鄧博仁攝)

財團法人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馬凱。(鄧博仁攝)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鄧博仁攝)

在全球政治、經濟、戰爭影響下,人類文明和文化正面臨歷史轉折的困境,和平成了世人追求的最高價值,宗教更成了追求價值與啓示的重要橋樑。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於「第一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指出,臺灣多元包容的宗教社會力,能展現慈悲、公義、和平的宗教理想境界,進而把宗教的理想世界實現出來,也強調信仰確實能爲人類社會的繁榮與和平做出貢獻。

由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倡議主辦,中華國際噶檔巴佛教總會附議主辦、聯合真悟之家動力學真靈學院、再豐國際開發有限公司、玉靈千手觀音院共同舉辦,並由中國時報協辦的「第一屆世界宗教和平論壇」於11月20日盛大舉行,現場各路宗教人士齊聚一堂,彼此交心、求同存異。

上午場/ 宗教領袖高峰論壇

從宗教領域探討世界和平方案

引言人:全國宗教聯合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武獻指出「憲法第13條」規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宗教自由包含信仰與不信仰,參與或不參與等選擇,國家不得針對特定宗教給與獎勵、利益或打壓,臺灣有經濟奇蹟、政治奇蹟、更有宗教奇蹟,各宗教間從不衝突,更進而合作交流,藉由彼此尊重、求同存異,達到「同體共生」的理念,彼此和諧、和平共榮。

美麗蓬萊仙島 給人類未來的啓示

首倡議人:中華大道國際聯合會理事長蔡八來表示,人類文明、文化面臨轉折,絕非某種戰略或策略能解決,臺灣特殊的人文位置,千年來所創造出別具世界格局的「臺灣文化價值」,臺灣將成爲世界新文明中心的定位與價值。臺灣的宗教慈悲力轉化爲和合共享的慈悲經濟;公義力轉化爲和諧共生的公義社會;和平力則轉化爲和平共治的和平政治,臺灣特殊的地理人文將開創全球新文明的格局,臺灣這座蓬萊仙島(衆神新故鄉、文明新國度,臺灣是護世神國)是獻給世界最美的禮物,臺灣給出人類的新啓示,共同創造人類宇宙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即世界和平、世界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未來。

中華國際噶檔巴佛教總會總會長慧吉祥大活佛指出,全球面臨的政治、經濟蕭條等問題,這些其實都是人心的問題,國家與國家的鬥爭,宗教彼此之間也有,也就是說宗教要交心還是有困難,但若以超越的眼光來看,結合多元文化,以多元文化方式圓融衆生,可通過宗教、教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產業、科技等領域來探討,不分宗教,推動和諧社會與世界和平爲宗旨。

一貫道總會秘書長謝遠智代表發言人陳祈蓁表示,近年來新冠疫情,沒有人能置身度外。如今社會如此的匱乏無力,宗教實踐者像一股清流,扮演心靈淨化的工作,要爲人類的繁榮和平與幸福而奉獻。人類雖然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政治立場、文化教育等,但尊重差異、成全包容彼此,視爲入世修行的本分與義務。

臺灣道教協會理事長陳燦宏代表代言人施政男表示,2020全國慈惠堂聯合護國消災祈福大法會暨遶境活動,邀請各友宮堂寺暨宗教團體參與誦經祈福,祈求瑤池金母及諸天神佛庇佑,讓臺灣天然災害降低、人民家庭和樂:2021母娘文化季推動,辦理觀摩交流座談會、藝術文化表演活動,促進社會祥和、邁向世界和平。

下午場/ 學界領袖高峰論壇

從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產業、科技、教育領域探討世界和平方案

引言人: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指出,追求和平是人類普遍的理想和目標,但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個人之間、社會之間、族羣之間,國家之間就一直衝突不斷,對全人類造成損失,因此追求世界和平一直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宗教領袖所欲達成的理想。任何一位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瞭解生命的意義,不同宗教或許教義有別,但宗教的目的叫人修善、與人和平共生共榮的殊途同歸,宗教教育的實施對世界和平理想目標的達成是必要的追求與法門。

實施宗教教育 實踐和平理想

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指出,當前臺灣是一個「比中國更中國」的「文化中國」,如果臺灣人瞭解「臺灣精神」的積極作用,它將成爲臺灣這個「文化中國」的靈魂,可以引領「中國文化」的發展,今日臺灣社會是處於儒家文化、人間佛教和西方個人主義三大文化系統的交匯處。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的社會科學界必須以研究者對這三大文化系統的認識作爲基礎,建構出來的理論不僅可以用來解決臺灣社會中的問題,也可以適用其他的華人社會,如我們能夠做,「臺灣精神」便能夠成爲「文化中國」的靈魂,引領中華文化區的學術及文化發展。

善用民間力量 走出自己的路

財團法人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馬凱表示,一百年來,全人類臣服於鼓吹唯利是圖與隱匿真實資訊的西方經濟邏輯之下;因而數十億年形成最適於生存的自然環境被摧毀殆盡!若企業慈悲對衆人,慈悲對同儕,慈悲對客戶同業,慈悲對自然萬物,由此發心爲人服務、善待員工、公平交易、認真生產、愛惜自然環境,前述弊病可以根除,整個人類社會將大步向溫暖、和諧、公義,永續前進。

前環保署長魏國彥表示,以臺灣爲連接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之前沿,開啓太平洋之門戶、南島語族再出發的新原鄉,臺灣亦將從邊陲一變而爲新樂土的前緣中心、人類大歷史新境界的樞紐。臺灣海峽通道基本上沿着更新世冰河時代的「臺灣陸橋」而行,200萬年來中冰河時期,當海水面下降時古代動物乃至古人類來往於臺灣大陸的通道,此線表明百萬年來,兩岸交流繁盛出於天然。

前副總統呂秀蓮指出,臺灣問題很明確的是「中美共管」,美國近年來積極打壓中國崛起,臺灣不幸成爲中國龍,美國鷹之爭的前哨戰,臺灣是要選邊站?還是可走出自己的路?接下來會以六都爲主積極推動民間國事會議,邀請各行各業有影響力之士共探統獨對立以及兩岸關係。世界正在變化,臺灣的民主價值、國家集體意識會讓全世界都感動,這會是臺灣真正的護國神山,善用民間力量、宗教的啓示來開創嶄新的道路。

倡議者 蔡八來理事長 結語

「一個爲所有生命的號召,像巨人勇者無懼般的宣告」

錢穆1990年農曆五月五日在生命最後的開悟,「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理想一定能夠帶領人類前進21世紀」。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臺灣的島嶼是衆神的新故鄉,文明新國度,是護世神國,是護世神島,臺灣的宗教現象是人類集大成,由包容多元所形成的這樣人文景觀是全人類絕無僅有的生活文化現象,跟社會文化現象西方世界後來所有的知識用「數學」去思考跟東方中華文化用「詩」去思考,是一樣純粹化的關係,它是畢達哥拉斯的神聖幾何學,三原形,三原色,形形色色演化萬物萬象等等的東西。

天性跟人性的相互辯證所形成的生命共同體,透過三千五百年來的人文主義跟宗教,宗教演變到今天需要更往上提升,臺灣宗教特殊的文化景觀將他傳佈到社會讓全世界知道,是我們宗教界可以傳佈出去的事,之後這樣的社會文化纔會形成這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到教育,這些領域裡面有很多的方案去談出一個人類未來的方案。

讓全世界的人來看,被認爲是戰爭熱點的地方,竟然是一起共同努力在探尋人類的未來,解救人類,拯救世界的解方,這就是臺灣命運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