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寧夏非遺“內畫”匠人:在筆尖上舞出的時代藝術

正在進行創作艾福多。 於晶 攝

中新網6月27日電 題:探訪寧夏非遺“內畫匠人:在筆尖上舞出的時代藝術

中新網記者 於晶

方寸之內顯日月,股掌之上惹人憐。”說的是內畫鼻菸壺。一支筆,怎麼能伸進豆粒大小的鼻菸壺瓶口在壺壁上畫出乾坤呢?在寧夏銀川,就有一位非遺“內畫”匠人,已經畫了近50年。他就是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內畫鼻菸壺傳承人艾福多

落筆剛勁有力勾畫層次分明,點染錯落有致……6月27日,記者走進艾福多的工作室,60歲的他正手拿一支細長的自制筆,探入一個寸餘大的鼻菸壺內作畫。輕描淡寫之間,山水花鳥人物圖案躍然而出。

據艾福多透露,內畫和外畫的不同之處,就是內畫要用工具把畫描繪在瓶子內部,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着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鼻菸壺的壺口很小,限制書畫的操作,用的筆都是“特製”的。銅製的纖細的筆桿頂端是與筆桿成九十度的筆尖,筆尖由動物毛髮製作而成,作畫時,筆桿整個伸進壺口,筆尖與壺壁要垂直勾畫。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內畫對人的眼力心力要求都高,還需要內畫人有良好的方向感和手的操縱感。

正在進行創作的艾福多。 於晶 攝

“鼻菸壺小,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藝術如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等,全都用在它身上了。”艾福多說,“鼻菸壺上的圖案也隨着工匠們不斷精進的手藝而日漸豐富,從最初的簡單題字繪製圖案,到圖案文字並存,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等成了內畫鼻菸壺的內容。”

艾福多告訴記者,畫個鼻菸壺簡單點的基本上一天就做好了,複雜的話需要十幾天,二十幾天,但是在作畫之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據瞭解,“制胎”是內畫鼻菸壺十分重要的一步,用鑽石磨具先在壺口中心打豎眼,再向四周逐步擴展,直到內膛外形的薄厚一致、平整均勻爲止。用細金剛砂打磨壺體,把金剛砂、小鐵球和水裝進壺內,用手或機械來回搖動,直至內壁勻細適度爲止。

記者看到,在艾福多工作室的博古架陳列了他這些年創作的內畫作品,個頭或大或小,顏色或濃或淡,但不變的是細緻的勾勒和栩栩如生的圖畫燈光一照,更顯玲瓏剔透;那上頭的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草蟲……也越發神采十足。

據艾福多介紹,鼻菸壺最早是盛放鼻菸的容器。吸鼻菸的習俗源自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自清嘉慶年間逐漸發展起來。鼻菸是舶來品,卻在中國催生出了有極高工藝美術價值的鼻菸壺。如今,內畫鼻菸壺製作技藝流傳在北京、河北、山東、汕頭等地,形成了“京派”“冀派”“魯派”和“粵派”等流派

在傳承和發展上,艾福多希望“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內畫鼻菸壺非遺傳統技藝不能捨棄,另一方面是內畫技藝可以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比如,製作大衆喜愛的杯具花瓶等不同家居產品。“內畫藝術不僅表現在鼻菸壺上,它不僅屬於收藏家,可以通過更爲豐富的形式走進尋常百姓家。”艾福多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