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傅達仁安樂死「可惜」 臺大醫:緩解疼痛不只靠嗎啡

▲嘆傅達仁安樂死「可惜」,臺大醫:緩解疼痛不只靠嗎啡。(圖/資料照/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傅達仁今(7)日在瑞士完成安樂死,引發外界熱議臺大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坦言,傅達仁的決定「有點可惜」,因爲疼痛問題若經生理心理團隊治療,還是能有效緩解,最後有尊嚴地離去。他對安樂死持反對態度直言若是一針打下去結束患者生命,不僅醫師沒盡到照顧責任,「支持他決定的家屬,未來不會有創傷嗎?」

傅達仁晚年飽受胰臟癌之苦,膽囊與胃全切除,每天要打4次、每次40c.c.嗎啡止痛。姚建安表示,在安寧病患多年,的確有病人因爲「太痛了」,要求醫師「給我一針痛快」,其中又以癌細胞轉移到神經骨頭的病患居多,「那種痛如果沒有快速壓下來,真的會痛到活不下去。」

爲了緩解病患痛苦,臺大醫院除了給予藥物治療外,還提供生理、心理與靈性協助,從請心理諮商師進行心靈輔導、依照病人信仰宗教師給予精神依靠、護理師協助擺出最舒服的姿勢等多管齊下,結果發現,許多病患在藥物未增加的前提下,疼痛獲得改善,顯示「關心」也是延續末期病患生存意願良藥

▲傅達仁多次感謝家人,在生命的最後無悔陪伴。(圖/取自傅達仁臉書)

「很多病人都說想死,但透過我的照顧經驗解讀,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小小的聲音『我想要更多人照顧』。」姚建安表示,安樂死需要非常嚴謹的評估,且死亡是整體照顧問題,「國內社會氣氛無法達到這個階段」。

姚建安說,過去臺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DNR),讓末期病患可以不接受心肺復甦術,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上路,規定極重度失智、陷入昏迷、植物人等5類病人,經判定死亡在短期內屬「不可逆」狀態,就可以自己選擇的方式協助生命,「比起用致死劑量結束病患生命,所有權還是掌握在病人身上。」

去年衛福部委託7家醫院試辦「預立醫療照顧諮商」,臺大醫院也在其中。姚建安說,預立醫療的最大好處就是開始社會預先討論生死問題,不要等到生命末期,才交給子女傷腦筋

▲病人自主權利法讓民衆可決定到生命末期拒絕做哪些措施。(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臺大醫院去年約談了30多位病患,皆由二等親以內的家屬陪同而來,1小時的諮商過程中,有資深諮師、護理師、社工師參與,病患從一開始表情不自在,到後來瞭解簽署後不會被遺棄,而是多一個不讓自己受苦的選項後,緊張情緒才逐漸鬆懈下來

姚建安說,一般民衆常將安樂死與預立醫療照顧混淆,以爲拒絕插鼻胃管、拒絕裝葉克膜就是安樂死,其實並不然,醫療團隊會依照預立主張,在維持維生條件下確保基本照顧。他對安樂死持反對態度,認爲還是要透過好的照顧,讓病人在自主地選擇下獲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