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惠天府”4年成效:已消納超過47萬噸碳減排量

5月15日,2024年成都市節能宣傳週活動第三天,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組織召開政策宣講及銀企對接專題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碳惠天府”機制已開發106個項目,消納超過47萬噸碳減排量。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20年3月,成都市政府出臺《關於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構建以“碳惠天府”爲品牌、以“公衆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爲雙路徑的碳普惠機制。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該機制成果初現。在制度建設方面,已配套出臺《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管理辦法(試行)》和《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公衆低碳場景評價規範(試行)》,發佈12個碳減排項目方法學,確保機制建設規範、運行有序。同時,碳減排量開發認購不斷拓展,已開發的106個項目中,包含能源替代類、資源節約類、生態保護類等類別,涉及通威新能源、一汽大衆、興業銀行、科倫藥業、立邦等企業。

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零碳券”相關情況。零碳券是政府部門向開展節能減碳建設的有關企業、公共機構發放的定額電子代金券,每年由成都市財政補貼1000萬元。零碳券共4種類別,包括能力建設零碳券、碳足跡認證零碳券、碳覈算零碳券、碳減排掛鉤貸零碳券。2023年10月1日,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平臺正式上線,截至目前,該平臺註冊提供低碳服務機構已超過65家,申報註冊企業、公共機構已超過450家,爲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基礎。

會上,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還分別介紹了成都市節能改造資金項目申報、節能降碳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申報的相關細則。成都銀行、建行四川分行、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等機構講解了綠色金融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業務。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王俊峰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