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增加海洋酸化 大草蝦走味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研究發現,海洋酸化導致草蝦外觀、口感、味道變劣。(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研究發現,全球碳排放增加導致海洋酸化,影響喜宴、春節必備海鮮的草蝦外觀、口感及味道變差,消費者直接盲測、食用就能清楚辨別。此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刊登,團隊也呼籲全世界正視海洋酸化問題。

草蝦是過去臺灣出口創匯的明星之一,大草蝦更是喜宴及春節的必備海鮮,但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海科院長洪慶章表示,根據氣候變遷委員會估計,21世紀末海水平均酸鹼度大約會再下降0.4,從目前的8.1下降至7.7。蝦子是海洋中重要的清除者,也是全球重要的捕撈及養殖物種,更是全球消費者最喜愛的海鮮之一。海洋酸化除了對珊瑚及貝殼類生物產生威脅之外,也會導致蝦子的口味較不甜美。

研究團隊將在戶外生長一段時間後的健康大草蝦移至可控的環境中,將大草蝦飼養在正常的海水(pH=8.0)及暴露於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海水中(模擬海洋酸化在pH=7.5)2種環境,監測草蝦存活率、胺基酸組成及蝦殼厚度組成變化。

研究團隊發現,在模擬海洋酸化的池子中,草蝦死亡率顯著高於養在正常海水中的草蝦;養在酸化海水裡的蝦,擁有較厚的外殼,提供鮮味的胺基酸濃度也顯著低於正常海水的草蝦,影響食用口感,食用起來較不甜美。

研究團隊4周後邀請40名測試者盲樣調查結果也顯示,在海洋酸化下生長的草蝦外觀、口感及味道,都比在正常海水下成長草蝦遜色。

研究團隊呼籲,海洋酸化會影響到未來海鮮的美味程度,數量也會日益減少,人類應該減少碳排,以減緩海洋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