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期貨現多空分歧,供需雙減或推動鋰價持續下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翁榕濤廣州報道

近一個月以來,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出了“過山車”式行情,在經歷過短暫的漲停高峰後,近期碳酸鋰期貨價格仍在較大幅度區間內震盪。

而碳酸鋰現貨報價已經連跌24個交易日,從10月18日的17.36萬元/噸跌至11月20日的14.64萬元/噸,創近兩年以來的新低。

當前整體市場的交易邏輯雖然是成本問題,但未來碳酸鋰期貨的核心交易邏輯或許會不斷髮生拐點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碳酸鋰期貨首個上市合約LC2401即將迎來首次交割,與此同時近期市場上也傳出交割品不足的聲音,但邏輯能否成立仍有待商榷。

碳酸鋰期貨能有如此大的價格波動,既有市場情緒切換的影響,也有基本面預期的變化,它反映的是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現實與預期的博弈關係,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對短期價格存在着巨大分歧。

市場對短期價格出現分歧

若以Wind採集的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格作爲觀察對象,可以看到11月20日已跌至14.64萬元/噸,持續跌破今年4月末時17.65萬元/噸的低點,續創年內新低。

自10月份以來,現貨價格走出倒“V”字型走勢,10月中旬短暫上漲至階段性高位17.36萬元/噸後,然後開始了連續24天的下跌趨勢。

由於現貨價格波動劇烈,帶動相關期貨價格震盪。數據顯示,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的價格在10月16日漲至近兩個月的高位17.51萬元/噸,隨後開始跟隨現貨價格持續下跌,截至11月20日收盤時,報收13.72萬元/噸。

對於碳酸鋰期貨價格走勢,華泰期貨研究院新能源與有色金屬總監陳思捷認爲,“碳酸鋰價格10月中旬上漲的驅動,主要是因爲現貨價格持續下跌後,部分鋰鹽廠家開始減產挺價,現貨價格有所企穩反彈,市場情緒有所轉變,有多頭資金配合現貨情緒導致盤面上漲。”

然而,到10月下旬左右,下游對現貨上漲持謹慎態度,在終端消費沒有超預期表現情況下,謹慎採購原料,且終端降本壓價行爲持續存在,現貨價格反彈失敗後有所走弱,長期供應端寬鬆預期較明確,且後續澳礦定價模式在發生改變,成本支撐走弱,因此上漲後開始出現大幅回調。

南華期貨有色分析師夏瑩瑩認爲,近期碳酸鋰期貨多空分歧開始加大,博弈性增加,因此盤面的波動也在短期之內有所放大。

10月上旬,在相對低價的情況下,市場首先對於非一體化鹽廠原料成本高企帶來的利潤壓力進行了交易。利潤倒掛的情況下,陸續有生產企業停產檢修,流通現貨減少引起市場對於供給的擔憂。

10月中下旬,在相對高價的情況下,下游電池企業排產不及預期的消息的業內傳開,雖不知真實情況如何,但也引起了市場對需求的擔憂。

銀河期貨大宗商品研究所有色金屬分析師陳婧認爲,市場較爲公認的低品位雲母礦提鋰成本在15萬元/噸左右,可以被認爲是階段性支撐。

國慶節前期貨跌破這個價位後幾家大冶煉廠宣佈減產,試圖扭轉市場的悲觀情緒。節後現貨市場止跌企穩,期貨2401合約向上修復基差,一度達到了期現平水的結構。

然而期貨價格快速反彈20%至17.5萬元/噸附近,現貨市場卻表現疲軟。

與此同時,礦山和冶煉廠關於礦價結算方式的談判被市場解讀爲重大利空,因爲這將在價格下跌時給出冶煉廠額外的利潤,使其不易因虧損減產,則當前的減產效果可能要打折扣。因此市場重返下跌,並再次測試前低支撐。

從基本面來看,多位期貨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認爲,在未來需求端增速放緩,供應端集中投產的行業格局下,預計長期來看碳酸鋰價格仍在下行通道,碳酸鋰供需格局偏弱方向確定,但隨着大量市場資金參與碳酸鋰期貨交易,價格運行節奏或變得難以預測。

理性看待碳酸鋰期貨交割品問題

市場上對近期現貨價格下跌,期貨價格反而出現上漲存在另一種解讀原因,即碳酸鋰產量中符合交割品品質的佔比較低,市場認爲可能存在交割品不足的問題。

以主力合約LC2401爲例,有市場觀點認爲,隨着資金大量涌入,自10月以來已經有多個單日成交量超過三十萬手,截至11月20日收盤時,成交量爲24.31萬手,而持倉量爲11.72萬手,每一手數量爲一噸。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2020 年、 2021年、2022年我國碳酸鋰產量分別爲18.7萬噸、29.82萬噸、39.50萬噸。也因此,有市場觀點認爲,若以2022年每月實際產量3.3萬噸左右來看,以LC2401當前持倉量平均10萬手來看,明年1月份要交割10萬噸碳酸鋰現貨存在一定困難。

中信建投期貨碳酸鋰研究員張維鑫告訴記者,“市場認爲目前LC2401合約持倉量太高,單邊持倉11萬噸,據此認爲市場無法在1月份交出11萬噸碳酸鋰。但實際上,LC2401合約11萬噸的持倉量裡面,有大量頭寸是投機者所有,他們並不會持有到期,真正可以參與交割的,預計不到20%。”

根據《廣州期貨交易所風險管理辦法》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期權業務細則》,臨近交割月份持倉限額將逐步縮小,至交割月份法人客戶的投機持倉爲300手,具有套保資格的客戶可以根據其現貨保值需要向交易所申請額外持倉額度。

目前的持倉水平不代表合約進入交割月的持倉量,如果以目前的持倉水平預判交割量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此外,根據《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期權業務細則》,基準交割品應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電池級碳酸鋰》(YS/T 582-2013)的要求,其中,Li2CO3含量≥99.5%,從“Li2CO3含量≥99.5%”指標來看,表示標準交割品爲電池級碳酸鋰;替代交割品關鍵指標之一Li2CO3含量≥99.2%,則是指工業級碳酸鋰,替代交割品較標準交割品貼水2.5萬元/噸。以上兩個等級的碳酸鋰也是業內最爲常見的產品。

也就是說,如果電池級碳酸鋰真的出現交割品不足的情況,交易中可以用工業級碳酸鋰作爲替代品進行交割,但是要貼水2.5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和工業級碳酸鋰的核心價差主要來源於加工成本和損耗,加工成本約8000-10000元/噸。在碳酸鋰價格便宜時,工業級碳酸鋰加工成爲電池級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價差主要體現的是加工成本。

陳思捷認爲,“交割品是否會不足的問題,應該結合現貨端供需來看,從目前調研情況來看,願意去盤面交割的產業客戶佔比確實不多,即上游生產企業去盤面交貨意願與下游從盤面接貨意願均不高,屆時交割佔比可能比較小,但從現貨端供需來看,比較難出現現貨嚴重缺貨的情況。”

根據SMM統計數據,電池級碳酸鋰與工業級碳酸鋰的庫存比例大約是0.66:0.34,根據最新統計的庫存,總庫存約5.9萬噸,陳思捷認爲,即使後面有一定去庫,庫存結構也是比較健康的。

銀河期貨分析師樑軒哲博士則表示,“交易所目前的交割標準是有利於交割的,對倉單沒有註冊品牌的要求,並且交割品質是當前大多數冶煉廠通過加工可以實現的,只是會產生一點加工費用,所以在原料充足的情況下,基本不存在產量不符合交割品質的問題。”

事實上,在一些關鍵指標上,廣期所電池級碳酸鋰標準交割品較行業標準是進行了調整的,目的就是爲了滿足上下游生產和消費的實際需求,避免可供交割資源的流失。在上市以前的討論交流中,多數行業人士也認爲廣期所關於電池級碳酸鋰的標準較爲科學,能夠滿足大多數正極材料、電池廠要求的指標標準,一般的加工企業也能夠通過工業級的提純加工達到電池級的標準。

此外,碳酸鋰期貨交割地點爲碳酸鋰主產銷區,包括四川、江西、青海3個省,2022年納入交割區域內所有碳酸鋰規模約46萬噸,交割區域的交割資源也較爲豐富,生產和消費企業一般建有1000噸以上庫容的倉庫,粗略估計庫容規模達到6萬噸,以此作爲月度週轉量測算,年庫容能力超過70萬噸,遠超國內碳酸鋰的產銷量。

張維鑫對記者分析,“要注意的是,多逼空或者逼倉行爲,它的基礎是供需緊張。供不應求,庫存緊張,纔會增加空頭組織商品用於交割的難度,也纔會迫使空頭不得不通過平倉了結頭寸,甚至導致踩踏性的‘空殺空’現象,推高碳酸鋰價格。目前來看,碳酸鋰短期內是供需雙弱,中長期則是供大於求。”

他認爲,當前距離LC2401合約的交割期尚有近2個月的時間,如果真的發生了針對交割品不足的交易導致期貨價格異常上漲,空頭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交割貨源。縱觀期貨市場,類似多逼空交易,多數發生在交割月份。

綜合以上因素,張維鑫認爲發生交割品不足的風險是比較低的,“不過,此前市場確有針對該邏輯的交易,但基於我們的判斷,這個邏輯是僞命題,並不會有更多資金押注該邏輯。”

張維鑫認爲,“在首次交割前,交割庫名單會進一步擴容,增加交割便利性和可交割貨源。此外,預計會有較多廠家參與首次交割,尤其是擁有交割廠庫資質的鋰鹽生產企業。在首次交割順利結束後,市場會進一步認可碳酸鋰期貨,參與者有望進一步提升,企業也有望進行更廣泛的參與。”

明年價格或繼續下行

就近期數據來看,碳酸鋰主力期貨價格已經連續三週震盪下行,上週跌幅6.44%。碳酸鋰現貨市場價格延續跌勢。

隨着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部分外採鋰輝石生產廠家由於成本倒掛,開始出現有企業“減產挺價”現象,加之碳酸鋰期貨主力LC2401合約在14-15萬元/噸關口“反覆橫跳”,市場對短期內碳酸鋰生產企業的成本支撐存疑。

陳思捷認爲,“從長週期來看,碳酸鋰價格仍處於下跌週期,目前礦端挺價意願降低,成本支撐有所減弱,預計現貨價格會持續回落,預計年底價格會回落至13-15萬元/噸,明年價格可能進一步回落,明年價格可能維持在10-15萬元/噸,具體還要看礦端是否能按期投產,消費端是否會有超預期增長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而2022年同期的增長幅度分別爲126.9%和125.4%。市佔率則從23.5%提升到29.8%。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降低,導致上游鋰礦需求放緩,碳酸鋰價格“跌跌不休”。

談及碳酸鋰價格變動,天齊鋰業方面表示,鋰價走勢主要取決於鋰行業的整體供需格局、市場變化和經濟形勢等因素。在其看來,鋰行業和其他任何成熟的行業一樣,都會有周期波動。

短期來看,夏瑩瑩認爲,“未來1至3月,碳酸鋰價格在14.5-17.5萬元/噸之間波動的可能性偏高。一來,目前部分冶煉廠停產檢修,國內鹽湖進入淡季,現貨供給側環比階段性趨近,流通貨有所減少。二來,臨近交割,目前來看交割意願偏低。因此短期內,在估值已經被大幅度擠壓的情況下,短期下方支撐偏強。”

陳婧認爲,“短期碳酸鋰庫存持續下降,現貨流通偏緊,價格接近礦山最高邊際成本,可能出現技術性反彈。但隨着礦價持續下跌,冶煉廠利潤修復,預計反彈後重返震盪下行。”

而長期來看,夏瑩瑩表示,2024年依然處於較高的投產壓力之下,新能源汽車增速持續放緩,碳酸鋰價格重心將繼續面臨下移的壓力。

陳婧認爲,長期供需過剩會逐步擴大。供應端,礦山和冶煉廠新增產能集中投產;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成熟,增速放緩,儲能市場增速較高,但佔比偏低。預計價格延續下跌趨勢,直到礦山開始虧損減產匹配需求。

真鋰研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墨柯認爲,目前來看,2024年的供給仍然要增加,並且可能持續到2025年。最低的價格或將來到5萬—6萬元/噸的價格。隨着價格的持續下滑,將對上游鋰礦企業的利潤造成比較大的擠壓進而形成新一輪洗牌。而隨着需求端的增長,供給總量顯著小於需求總量時並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後,碳酸鋰的價格纔會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