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消失的地平線 這裡卻沒有星辰大海

本文由本站旅遊「極客鮮瘋隊」欄目發佈,態度玩家聚集發聲地,給你一萬種野法微信公號ID:jikexianfengdui)

#一萬種野法# No.72「尕那徒步」

撰文/薛小雪

打包生活,探索消失地平線

三天的徒步穿越,自迭部扎尕那至卓尼旗布溝全程58公里,海拔上升近3300米,最高海拔4140米。短短的三天彷彿歷經了一個世紀,見證了四季的更迭,晴天雨雪冰雹交替出現,在極大地考驗了身體耐受能力的同時,也讓一行17人多角度的感受了扎尕那之美。

地圖上東崑崙山脈與西秦嶺之間某處難以辨認的峽谷中,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距離迭部西北約28公里處的羣山野中,隱藏着一座雲端裡的村落——“扎尕那”。

第一次作爲長線領隊的我進入了興奮期,期待着遠行……

來自北上廣的小夥伴們在蘭州火車站集結碰頭,驅車前往甘南。

我們遊覽了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拉卜楞寺,途徑“東方小瑞士”郎木寺鎮,晚上8點抵達徒步的起點——迭部縣扎尕那村

迭部的藏語意思是“神摁出來的地方”。傳說古代迭部地區四周都是石山,如鐵箍般隔斷了內外交通,藏民主神涅嘎達娃路過這裡,被密密匝匝的山石擋住去路,他伸出拇指一摁,石山頓時豁開缺口,變成一條通道。涅嘎達娃無法抵擋美景的誘惑,決定留下來庇護在扎尕那的峽谷之上。

扎尕那村嵌在山谷之中,閃動着星星點點的燈光,四周羣山的輪廓悠遠而深邃。我們在嚮導阿班家的藏式小樓安頓下來,準備晚餐,整理裝備。

入夜了,扎尕那村寂靜下來,黑絲絨般夜空中的星光愈發明亮。

次日凌晨,21人徒步小隊,2匹馬,5頭犛牛和馱的滿滿當當的重裝行李,浩浩蕩蕩地走出阿班家的小院兒

我們行走在扎尕那村的小徑上,真實地感受着這座天然“石城”。扎尕那在藏語裡的意思是“石匣子”,地形猶如一座由巖壁構築的城池,只有一條洮迭古道連接外部。四周羣峰拱立,山坡上梯田層疊,藏式民居鱗次櫛比……

穿過村子,我們進入了扎尕那山(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沿着峽谷開始了第一天的行走。行走距離23公里,翻越4個埡口,最高海拔4035米,累計海拔上升1383米,下降702米。

這一天的扎尕那碧空如洗,湛藍的天空裡連一朵雲彩都沒有。我們沿途跨過河流、經過瀑布,行走在層林盡染的山谷裡,感受到甘南濃濃的秋意。隨着海拔的逐漸爬升,前隊後隊的距離漸漸拉開,我在最後收隊

翻越前兩個埡口還算輕鬆,到第三個海拔4000米的埡口時,我們明顯感覺到了強度。後隊的幾個小夥伴邁着沉重的步子,由行走變成緩慢挪動,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在高海拔地區,有壯闊的景色,有好玩的植被……更有讓人心煩意亂、腦仁發麻的稀薄空氣。阿班爸爸牽着馬,來來回回走了很多趟,接應體力不支的小夥伴。

晚上8點,行走了12個小時的後隊終於抵達冬才營地。前隊的小夥伴們已經搭好帳篷、燃起爐火、煮好紅糖姜水方便麪等着我們。我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一屁股坐在防潮墊上,從陳老師手裡接過熱騰騰的麪條。

第一天漫長而艱難:初到高海拔的不適、高強度行走的疲憊、營地的潮溼和寒冷……楓哥發燒、大寶高反頭痛、樑聰感冒併發拉肚子小胡才姐噁心難受、趙麗璐和8090體力透支……公共醫藥箱裡的常備藥被吃了個遍……

想象中的“星辰大海、壺煮咖啡”變成了星辰大海,不停煮開水、煮開水、煮開水……

徒步第二天,行走距離16公里,海拔上升1136米,下降1192米,最高海拔4140米,這一天,翻越了8個埡口。

不知是藥物作用、睡眠恢復,還是經過一夜適應了高海拔,又或許是我默默的念想起效了,早上詢問大家的狀態,昨夜的不適感基本都消失了。拔營時,營地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給拔營帶來了不少困難。大家披上了雨衣,加緊收拾,仍比計劃時間晚了一個小時出發。

小雨越來越大,竟變成了冰雹,噼裡啪啦的砸在雨衣上,而後冰雹又變成了大雪。沒過多久,羣山和牧道已被白雪覆蓋。張小傻說,“一羣人行走在雪地裡,好浪漫,感覺是在拍韓劇!”這劇情,可遠比韓劇虐心好多好多倍。

我走在前隊壓着速度、控制節奏翻過一個又一個4000米以上的埡口。終於又翻過一個埡口,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六個還是第七個了,埡口上的羊頭望向遠方,前方的牧道看不到盡頭。

路面上融化的積雪混着泥土,泥濘不堪。我的徒步鞋黏上了幾斤重的泥巴,止不住的打滑,苦不堪言,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打着滑蹭到了安子庫營地。很幸運途中沒有摔進泥巴里……

我和陳老師、曉光撐起了天幕,等待大部隊的到來。晚上7點多,全隊抵達安子庫營地。熟悉的篝火、燦爛的星空、潮溼而寒冷的空氣。第二天,依然很虐但愉悅。

徒步第三天,行走距離19公里,海拔上升695米,下降1137米,翻越2個埡口。

早晨聽見淅淅瀝瀝的聲音,以爲又下雨了。拉開外帳,猛然發現帳篷已被埋在雪裡,天幕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搖搖晃晃,整個營地都被大雪覆蓋了……

我們在大雪裡拔營、出發、行走。到了中午天開始放晴,層疊的雪山顯現在雲海之中。隨着海拔逐漸下降,遠方羣山斑斕,一幅九色甘南的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山谷裡安靜祥和的藏民村落彷彿是一處世外桃源

第三天以下降爲主,愉快又滿足:相比於前兩天的高強度行走,簡直是“休閒級”路線。我們一鼓作氣翻越了全程14個埡口中的最後1個,開了掛一樣加快腳步走向目的地——三角石。晚上8點,我們從三角石出發,行車1小時前往卓尼縣城休整。看到縣城的模樣,彷彿離開了一個世紀那麼久。

三天四季,每天行走10個小時以上,全隊成功完成徒步穿越。

“在路上”是一種信仰,不論是身體上,還是心靈上。

其實,我並沒認真想過在扎尕那會遇到什麼樣的風景。因爲比風景更吸引人的,是發生在野外的故事和一起行走的可愛的人。

我曾走過很多路,也在行走中感受到很多——認真地行走,簡單而堅韌。但這一趟,第一次做長線領隊,我收穫了更多,很多畫面浮現在眼前,依然生動,依然感到無限溫暖。於我來說,扎尕那是段珍貴的記憶時光。

回北京的火車上,王大錘問我“下次去哪裡呀?” 我會心一笑,“讓我先緩緩唄。”

而心,已向遠方。

- 全文最後一張圖是同行的自由插畫師大象的作品。

- 文中的圖片均來由同行的小夥伴們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