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發"無人區",一個技術型企業的中國樣本

事實上,國內乳品行業曾經歷“至暗時刻”。

·2008年風雪中,國貨奶粉品牌一地狼藉,行業暴雷後重新洗牌,外資圍困和信任缺失的雙重夾擊之下,產品元氣大傷,很長時間裡,市場一度被外資品牌佔據。·

追根溯源,這暴露了當時中國乳業產業跑馬圈地蠻荒激進發展後的弊端。這一場食品安全危機,推動了乳製品行業一次轟轟烈烈脫胎換骨的改革;而對於一向愛惜羽毛企業而言,雖然在此次危機中因爲被殃及,但至少未受重創——這更像是一次商業領域淬火

文|凌犀

編輯|羿南

在貴州大山深處,被譽爲“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悄然注視着世界;在山東榮成市,石島灣核電廠讓中國高溫氣冷堆領跑世界;在伶仃洋上,橫跨的港珠澳大橋連接我國香港、廣東珠海、澳門,成爲世界奇蹟;在人們的餐桌上,雜交水稻橫空出世,讓國人擺脫飢餓,中國人的飯碗自此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當我們看向21世紀的中國,無論是目光所及之處還是國家盡頭的遠方,每一個變化都正在與我們發生更密切的聯繫。溯源到頂層設計,我們發現“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等看似遙遠的宏觀敘事,實際上可以有關於人們對浩瀚宇宙星辰大海的想象,也可以下沉到與我們的一餐一飯息息相關。

1硬核力量

2007年以來,國務院啓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培育能形成並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瓶頸問題的重大戰略工程,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形勢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分解到國家五年規劃中有序執行。

重大專項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以市場爲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對於具有明確產品和工程目標的專項任務,主要由企業牽頭實施,按照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突破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關鍵技術。

近些年來,國家持續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重大專項課題的比例不斷提升,涌現了一批批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深度參與重大專項,投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國家無數技術實現自主突破,將被封鎖“卡脖子”的缺口填滿,完成核心技術攻關,構建起國家戰略力量堅實的科技底座。

建設國之重器時,它們貢獻硬核力量,實現國人“上九天攬月”的夢想,也能在民生領域解鎖新的中國成就,關注到祖國下一代的成長,聚焦關心寶寶一杯奶的配方乳粉蛋白顆粒。

12月22日,中國飛鶴60週年戰略升級發佈會對外展示了一份新的成績單——由飛鶴牽頭申報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中國母乳研究的新一代嬰配乳粉製造技術研究與示範”成功獲批。

這是繼去年飛鶴與江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聯合揭榜“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料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項目,致力於推動嬰配粉關鍵原輔料生產技術攻關後,再次成功獲批該序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揭榜掛帥”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作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的載體,重點專項致力於解決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以來,針對亟待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科技部特設了“揭榜掛帥”項目,講究“誰有本事誰揭榜”,以釋放創新潛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和嬰配粉相關的項目僅有這兩項,飛鶴分別承擔1個專項和1個課題,足見國家對於飛鶴科研實力的認可。

2異軍突起

事實上,國內乳品行業曾經歷“至暗時刻”。

2008年風雪中,國貨奶粉品牌一地狼藉,行業暴雷後重新洗牌,外資圍困和信任缺失的雙重夾擊之下,國產品牌元氣大傷,很長時間裡,市場一度被外資品牌佔據。

追根溯源,這暴露了當時中國乳業產業跑馬圈地、蠻荒激進發展後的弊端。這一場食品安全危機,推動了乳製品行業一次轟轟烈烈脫胎換骨的改革;而對於一向愛惜羽毛的企業而言,雖然在此次危機中因爲被殃及,但至少未受重創——這更像是一次商業領域的淬火。曾經提出“黃金圈法則”的西蒙·斯涅克曾在一場公開演講中表示——信任不是一夕間形成的,即使共度難關也不會立刻形成信任,它來自緩慢、穩定的持續性。而我們需要創造機制,允許這些小小的互動發生。

在食品危機的背景下,從國家到企業層面開始全面集體發力“奶粉革命”,決心從產業模式、科研創新等方面重新追趕,從上游供應鏈奶牛奶源、配方、核心原輔料方方面面開始精耕細作,提升產品品質,走出陣痛期。

但事實上,早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飛鶴已意識到了優質奶源的重要性,並耗費數億在北緯47°的黃金奶源帶上自建了牧場——儘管這一舉動在當年還被冠以“瘋狂”的評價。

但率先實現規模化牧場和產業鏈全流程可控的飛鶴,確實開始一點點修復崩壞的信任,也逐漸在中國“初代”母乳研究這片艱難的無人區裡,以“人”爲原點,緩慢卻堅定地走上屬於自己的路。

在嬰配粉領域,還存在一些技術壁壘,例如,配方設計主要參照了國外母乳標準,不能完全符合中國嬰幼兒營養需求,以及製造技術普遍存在技術壁壘,導致乳粉的活性被破壞,營養損失嚴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外的飲食、習慣、環境等差異導致中國母乳與國外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含量、結構有所差異。和很多行業一樣,我國對於母乳研究起步較晚,落後了國外近一個世紀。在2009年之前,國家層面尚未開展全國性、系統性的母乳研究,而全國性母乳成分數據的缺失更是大大束縛了母乳研究的發展。

2009年,爲了推動國產奶粉事業發展,“國家863計劃”提出要建設“中國母乳成分數據庫”,飛鶴承擔了黑龍江、北京這兩個地區母乳採集和檢測任務,並開始對母乳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成爲國內最早一批研究母乳的企業之一。

自此,飛鶴不斷深入對中國母乳研究,並牽頭進行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009年至今,飛鶴已承擔25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項目。其中,17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向“卡脖子”難題一次次發起衝鋒,覆蓋母乳研究產品研發、關鍵原材料的研究與開發、規模化奶牛養殖技術創新、原料奶檢測、信息化等多方面。

十餘年間,飛鶴在科學研究之路上苦練內功,實現多項全球、行業的率先突破。

截至目前,飛鶴的母乳數據庫覆蓋了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2萬個樣本的數據,是中國最大的母乳數據庫之一。

近年來,基於中國母乳數據庫,飛鶴髮表了全球首個母乳低聚糖動態變化趨勢的系統性綜述、首次將中國母乳代謝型與嬰幼兒生長髮育關聯、首次揭示顯著不同的蛋白質會影響嬰兒的免疫反應和能量代謝等,在部分領域的研究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僅在2021年,飛鶴在國際頂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39篇,授權專利105項,成爲業內名副其實的“學術頂流”,科研指導實踐,飛鶴的學術研究結論正在陸續地實現成果轉化。

2010年,基於母乳數據庫的1.0版本,飛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支母乳化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星飛帆。2021年11月,經國際權威調研機構認證,飛鶴星飛帆家族產品已經躍升爲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大單品。

在產品研發的馬拉松中,持續性地創新成爲了寫在飛鶴企業基因裡的元素,技術迭代塑造的企業硬核實力,也讓它的品牌效應在跨過時間橋樑後沉澱而來。

3攻堅克難

今年來,一個很典型的新聞是2月以來席捲美國的“奶粉荒”,“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卻不能餵養自己的嬰兒”,到處都是買不到奶粉的絕望母親——在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和各方批評聲中,數月的危機之後,政府不得不援引《國防生產法》要求配方奶粉製造商的供應商加快美國國內的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同時授權國防部使用軍方包機空運其他國家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

這場危機被CNN定義爲“一場完美的風暴”——此前美國最大奶粉供應商雅培公司因“毒奶粉”導致多名兒童患病事件,不僅涉事工廠停產,雅培也召回了市面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出現大規模真空。

追根溯源,這場“奶粉荒”其實是一場供應鏈危機。

將視野迴歸到國內的乳製品行業,據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累計進口各類乳製品389.73萬噸,同比增加18.8%;其中,作爲乳製品重要原輔料的幹乳製品就達到了260.12萬噸,同比增加17.7%,其中乳清72.33萬噸,佔27.8%。

長久以來,中國的乳品行業也曾在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嬰配粉核心原輔料方面製備關鍵技術不足、過分依賴進口,乳鐵蛋白原料的供不應求一度是我國市場和媒體中不陌生的話題——原料缺乏導致的市場終端供應短缺、價格的順勢水漲船高、企業的生存危機、需求側的措手不及,存在諸多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關鍵核心原輔料國產化意義重大。

自2011年起,飛鶴不斷推動部分關鍵原料和功能性原料的研究、創新,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通過產學研合作建立高水平研發平臺,整合先進研發資源,開拓品牌“朋友圈”,推動國產嬰配粉進口依賴度較高的關鍵原輔料的自主供應。

2012年,飛鶴建成此後近十年國內唯一一條正常運轉的脫鹽乳清生產線;2014年,飛鶴等單位成功開發出乳蛋白濃縮物和乳清分離蛋白加工工藝,解決了乳清基料國產化的關鍵技術問題,整體共研製出乳基料產品13個。2018年12月,飛鶴攜手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團隊,成立了中國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圍繞乳鐵蛋白的產業化進行技術路線的探索,在攻克行業難題的路徑中引領突破的方向。

厚積薄發。2022年5月,隨着飛鶴獲批乳鐵蛋白生產許可,我國第一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落地哈爾濱,其正式投產意味着乳鐵蛋白技術鏈的完全國產化得以實現,不僅從根本上擺脫核心原輔料受制於國外壟斷的局面,也能通過探索乳鐵蛋白提取技術,爲我國的乳品深加工工藝進行積累。

鮮萃活性營養,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是飛鶴一以貫之的使命,也是品牌標籤,通過追求“更新鮮、更適合”的奶粉配方和工藝去適配中國寶寶的體質。2018 年,飛鶴曾聯合制定了根據新鮮奶源、新鮮飼料、新鮮加工、新鮮配方、新鮮儲運、新鮮智造6個維度的標準,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活性物質和天然營養。2021年,飛鶴再度對飼料、奶源、配方、加工、儲運、智能製造、產品、消費者服務體驗等全產業鏈化的標準進行升級,以“6+1+1”的新鮮標準體系領鮮全球,刷新奶粉“品質”定義。

未來,圍繞“十四五”項目和“鮮萃活性營養”的訴求,飛鶴還將持續開展對中國母乳樣本庫的收集與建設工作,開展母子隊列研究,開發母乳功能組分的檢測方法並形成標準化;建立營養組分和嬰配粉的功效評價模型,探索更尖端的“鎖鮮”工藝,開發基於中國母乳研究的新一代嬰配奶粉——探索更好、更精準、更合適中國寶寶體質的產品。

洞察消費者需求,是每個企業繞不過去的命題。飛鶴後續不僅會把母嬰隊列跟蹤到12歲,還會通過對國內用戶多元化需求的研究,探索全生命週期人羣需要和代謝特徵,陸續開展兒童奶粉、成人奶粉、中老年人奶粉、羊奶粉賽道佈局,爲更廣泛的人羣提供更精準的營養補給。

基於足夠厚的研發能力,向更縱深、更廣闊厚重處發力,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格局中不斷堅守創新的信條,才能在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中堅守。行業的未來屬於創新求變的領路人,同時也屬於植根消費者需求、爲用戶服務的先驅者、開拓者。

飛鶴正在用實際行動,持續傳遞着品牌對生命健康的關注與承諾。

4結語

乳品行業長坡厚雪。經過十餘年投入,飛鶴已將創新帶出了供應鏈、生產線,帶出了實驗室,融進了各個業務血脈之中。飛鶴循序漸進、從未止步科技創新仍在延續。

總有些變與不變存在着。變量是不斷革新的技術與產品線、不斷延展的發展邊界,不變的則是飛鶴對於做好產品的追求——一以貫之的深耕研發和以創新爲信仰的長期主義,讓飛鶴得以更從容地邁進產業深水區。

迄今爲止,飛鶴近20%的市場佔有率已足以讓飛鶴在垂直領域中成爲賽道領頭羊,爲奶粉國產品牌正名。2021年,國產品牌超過60%的市場佔有率也讓世界看到了國產乳製品行業的實力,能夠佔領用戶心智的不再只是“舶來品”。

國產品牌崛起,以飛鶴爲代表的中國企業也正在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企業責任,以更高標準嚴於律己,驅動全球價值鏈上的“中國力量”,講好來自中國的品牌故事,爲中國的消費者注入獨有的“中國信心”,在世界的乳品行業裡迎來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