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樹備:兩岸政治談判 非馬上談統一

曾任大陸對臺談判代表的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名譽院長唐樹備強調,大陸倡議在實現兩岸三通全面開啓交流之後,應適時開展政治、軍事議題的談判,並非主張馬上談統一問題,而是要鞏固兩岸談判的政治基礎;他並強調,兩岸和平發展要更加深化,「一箇中國」的內涵要更加明確化

現年八十歲,長期執行中共第一線對臺談判任務的唐樹備,應「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之邀,正在臺灣進行參訪。大陸外交系統出身的唐樹備是廿年來,對臺談判隊伍中最具指標性人物,他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就對臺政策演進,以及兩岸談判前景,發表前述看法。

一九九一年四月廿九日,時任國臺辦副主任的唐樹備,在會見海基會副董事長陳長文時,首度提出《處理海峽兩岸交往中具體問題應遵循的五項原則》(即「唐五條」),這是中共在兩岸談判領域,堅持一中原則的歷史文件。九二年的香港會談,即在確認這項政策原則。

他說,臺灣通過《關於一箇中國的涵義》曾說:「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之原則」,大陸認爲只要說這幾句就行了,對一中實質涵義並未爭論,這是後來新加坡會談得以順利舉行的關鍵,否則「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這個店」。

唐樹備認爲,「九二共識」是兩岸談判的政治基礎,「一箇中國」原則的內涵在兩岸開展政治談判過程,勢必要進一步明確化。同時,「胡六點」提到的「臺灣和大陸同屬一箇中國」,其政治涵義也應更加明確。

在九八年上海辜汪會晤後,唐樹備對媒體宣佈:「兩岸政治對話,剛纔在和平飯店八樓開始了!」他說,大陸說是開展政治經濟對話,臺灣則說是建設性對話,雙方代表無所不談,「你提管轄權,我就提政治主權;你提中華民國,我就提領土主權完整,不容分割!」

唐樹備說,從一九七九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總的思想,就是搞兩岸三通。和平統一併不可能很快實現,九○年首次召集各部委、省市自治區舉行對臺工作會議,就形成文件從經濟着手,基本對臺政策方針是不變的。

對於造成一九九五年兩會談判出現逆轉的關鍵因素,唐樹備指出,江澤民當年發表「江八點」,李登輝隨後提出「李六條」迴應,但李先生看到國際形勢出現變化,另有謀略,計劃透過訪問康乃爾大學,爲九六年大選造勢

他並說,國際環境變化給李登輝提供有利條件。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將中國視爲「潛在對手」,柯林頓政府調整對臺政策,在國際場合幫助臺灣發聲,讓李登輝認爲形勢對其有利,因而,臺灣並未及時掌握兩岸的談判契機

唐樹備透露,由於美方曾經表明,李登輝訪美不符美方利益,但還是發給李登輝簽證;「中方忍無可忍,只好搞軍事演習鬥爭是針對美國的!」柯林頓後來訪京,發表對臺「新三不政策」,這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後的現實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