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苗祭認證獎勵 難解客語斷層

桃園市客家局鼓勵民衆參與客語家庭徵集與培力課程,透過親子活動與主題課程,從校園到家庭,打造沉浸式客語學習環境,圖爲客語教學示意圖。(桃園市客家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政府喊出「一代人救轉客話」目標,要搶救瀕臨危險的客語,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鼓勵民衆、公務員報考客語認證祭出獎勵金,然而能考的、有意願參加的都已考過,更有大學生直言平時很少使用客語,只有在長輩家中會講幾句,凸顯客語實用性與獎金誘因學習危機。

桃園市有逾90萬客家人口,是全臺最多客家族羣城市,近3年每年約5000人報考客語認證,通過比例約5成,市府祭出認證獎勵金,針對市民與公教人員發給1000至6000元不等獎金、禮券與記功。新竹縣政府今年編列400萬元獎勵金,5種腔調只要考過都可以領。

苗栗縣政府針對中級、中高級、高級發給1000元、1500元、3000元認證獎金,公務員通過初級也有500元獎金。縣府文觀局客家事務科科長湯惠琴說,苗栗有62%人口是客家人,客委會補助認證獎金行之有年,一般民衆報考人數較少,普遍認爲不需要透過認證來證明自己是客家人。

儘管政府祭出客語認證獎金激勵語言學習,但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楊名龍發現,課堂上來修習很多都是不會說客語的學生,有些是想找回母語,有些不是客家人以學習外語的心態來學,他樂見這樣的學習動機與心態,但也憂心客語斷層問題,現在的客語薪傳師年紀多爲5、60歲,甚至7、80歲,中壯年教師較少,若往後推20年無下一代接棒,客語恐有消失危險。

楊名龍建議,客語復振可分幾個階段來看,國小端因薪傳師進駐校園授課,算是做得很不錯。國高中端受限於升學壓力,在《國家語言發展法》上路初期階段還未周全,大學端則屬於「萎縮」。目前有陽明交大、中大以及聯合大學有客家學院,在客語教學及師資量能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主任黃菊芳表示,客語沒落主因爲日據、國民政府時期兩次國語運動推行成功,現代4、50歲父母多數都沒有跟孩子說母語的習慣,自然會沒落。《國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上路,但國家真正投注資源卻是外語雙語政策,加上外語又有就業優勢,本國語言傳承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