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報2次都未過地方不死心!再度爲新營卸鹽臺爭取文資身分

臺南市新營區南紙社區的鹽轉運臺(卸鹽臺),見證臺鐵、糖鐵、鹽鐵等三鐵共構之運輸史,地方希望能爲它爭取文資身分。(張毓翎攝)

除了卸鹽臺,地方也盼爲其西側的東太子宮車站爭取文資身分。(張毓翎攝)

臺南市新營區南紙社區超過60年曆史的鹽轉運臺(卸鹽臺),見證臺鐵、糖鐵、鹽鐵等三鐵共構之運輸史,民間團體認爲值得保存,2度提報文化資產,卻仍未達古蹟標準,地方「不死心」近來想再度爲卸鹽臺爭取文化資產身分。對此,臺南市政府文資處處長林喬彬表示,地方若能提出具有文資價值的新事證,文資處會邀專家學者進一步會勘。

這座卸鹽臺位在糖鐵布袋線東太子宮車站旁,昔日是將糖鐵載運至此的鹽,轉到臺鐵車廂上的設施,自1955年開始運作,2001年糖鐵布袋線隨着新營糖廠關廠而廢線,這座卸鹽臺便逐漸荒廢,當地民衆爭取修復活化,最後都無消無息。

今年新營社區大學與溪北文化實業公司、南紙社區等在地組織串連合作,透過辦理相關講座、說明會等,希望在各方合作下,讓卸鹽臺順利取得文化資產認證。

另外,除了卸鹽臺,地方也盼爲其西側的東太子宮車站爭取文資身分,設於1938年的東太子宮車站,已有86年曆史,是臺灣少數完整保留站體與月臺的糖鐵遺構,不少長者早年都曾在當地乘車上學、上班。

市府文資處表示,由於該卸鹽臺與周遭相關鐵路、設施之連結性不足,整體脈絡稍嫌薄弱,加上現況經一定程度的改建與整修,未具指定古蹟或登錄歷史建築之基準,決議不指定古蹟、不登錄歷史建築。

至於東太子宮車站;文資處說,過去南紙社區發展協會針對車站申請補助進行老屋修繕,屋頂等都有做翻修,是否達到文資身分標準,得交付審議會審議,不過目前還沒有人提報其文化資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