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培養新型體育人才

10月27日,在2020年第十四屆武林大會57公斤級搏擊比賽中,來自武林盟搏擊俱樂部的石家豪獲得冠軍,年僅15歲的他力壓羣雄戰勝了多位成年選手。

家境貧寒,卻從小熱愛武術,湖南體育職業學院2017級畢業生陸輝創辦的武林盟武道教育集團已經擁有五家分公司和十多個分校區,圓了很多青少年兒童一個功夫夢。

如今,培養了熊倪龔智超等7名奧運冠軍唐九紅等近50位世界冠軍以及200餘名亞洲和全國冠軍的湖南體育職業學院,已經成爲體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浪潮中的“排頭兵”。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面對體育職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教育體系不完善、缺乏職業導向性等問題,以體教融合爲契機,以知識教育與技能教育並重爲抓手,破解體育職業教育轉型困局

環環相扣 重塑職教人才培養模式

“體育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培養環節都至關重要,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先導性作用,釋放人才培養最大活力。”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周志宏講到。

爲此,學院進行了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成功立項了湖南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重點項目《體育高職院校“產、學、研、訓、賽”五環相扣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等體育職業教育“產、學、研、訓、賽”五環相扣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項目爲抓手開始了“五環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五環模式”依託“產、學、研、訓、賽”的人才培養模式,貫穿學生培養目標環、機制環、培養環、活動環與評價環五個具體層面。

爲了激發制度活力,學校建立政府管理、學校治理、校企合作、行業融入、社會參與的“政校企行社”五環相扣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牽頭成立了湖南體育職業教育集團,目前合作單位已經擴大到了70餘家,與北京中體、特步等知名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實現人才共育資源共享

憑藉着“開門辦學”、廣泛合作的辦學理念,6年來,學校招生錄取分數線提高了300分以上,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也從五年前的87.2%提升到90.9%,企業滿意度達90%以上,起薪點普遍高於同類高職院校畢業生。

產教融合 校內課堂變企業課堂

“目前,體育人才培養已經開始從培養競技人才向培養面向市場的複合型人才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需要,在校園內搭建模擬企業真實環境、真實項目、真實管理、真實服務的教學訓練項目場館,才能給體育人才成長提供土壤。”學院體育產業管理系教師楊瑩說。

同時,學校還建立了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靈活培養方式,開展了校園創新創業活動,搭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已有11個創業孵化項目在學校落地。

在學校產教融合的措施推動下,學生創業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從1家到130餘家拳館,年營業額超億元,湖南體育職業學院2008級畢業生王亮華用短短三年時間創辦了自己的跆拳道品牌。

文以化人 搭建職教成長“立交橋

“傳統上把職業教育看成技能訓練,不重視文化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創新管理能力欠缺。”譚焱良介紹。針對於此,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院體育保健專業、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曾連續3年堅持爲朱溪村竹園村等上百位村民進行健康普查和醫療保健服務。

學校從2017年開始招收武警士官生以來,就把文化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我們要求士官班學員每週一到週四晚上必須在圖書館閱讀書籍一個半小時,在校期間至少完成100本課外書籍的閱讀,此外還舉辦讀書交流、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培養士官生的文化素養,真正做到政治素養強、文化水平高、軍事素質優。”士官生文化素養教學團隊負責人說。

目前,學院正在籌劃實施退役士兵學歷教育基本方案,未來將設置健身教練、青少年體育教練員、應急救援等三個專業方向,加強退役士兵學歷教育,幫助退役士兵順利就業,進一步打造體育職業人才培養“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