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頻道內容品質 學者建議向平臺業者課稅補助頻道業者

廣告量下滑,頻道業者苦哈哈,NCC如何解?(圖/資料照)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預計今年底可全面數位化,除了每個月固定的收視費用外,外界看好後續加值收入,但是國內頻道業者卻因廣告收入降低苦哈哈,還要達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自制率要求。臺大新研所教授林麗雲認爲,政府應該研究平臺業者(系統和電信業者)課稅成立基金用來補助頻道業者,否則很多人將不會再看本土頻道,臺灣將成爲文化殖民地,「政府再不作爲,臺灣影視產業全盤崩解」。

根據NCC的最新統計,臺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數有522萬4462戶,普及率有六成,由於今年底可望全面數位化,外界預估,目前採用有線電視寬頻上網用戶數近130萬戶,僅佔有線電視用戶25%,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加上近年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積極跨入隨選視訊、OTT、智慧家庭應用,因此除了固定的收視費收入外,另一塊則是有潛力的大商機

就在外界看好有線電視系統商後續的加值收入,國內頻道業者卻因廣告收入降低呈現苦哈哈的局面。立法委員陳歐珀先前在交通委員會曾表示,根據最新的媒體研究廣告量監測資料,今年第一季的廣告收入,有線電視頻道下降12.5%,無線電視更下降35%。而這樣的說法也獲得NCC的認同,主委詹婷怡就說,從廣告主的廣告投放來看,網際網路媒體投放量已超過傳統廣電媒體,「NCC相當關心此一態勢的發展」。一名無線電視臺資深經理人也曾表示,回顧二十年前,包括中國大陸和東南亞,都相當着迷臺灣的戲劇,但是現在的市場規模和二十年前已有很大不同,以八點檔來說,前幾年自制節目都還能獲利,但是這幾年隨着景氣不好的情形下,廣告收入已大不如前,而製作成本卻逐年增加,以戲劇類來說,拍攝一集的成本就要新臺幣兩百萬元,若以一週五天計算,一年就要五億多元,若再加上非戲劇類的節目,一年製作成本要八億多元,還沒有加上人事成本,而無線電視臺一年廣告營收只有十億左右,財務根本不堪負荷

財訊雜誌社社長金河也舉中視和臺視爲例表示,過去老三臺時代,臺視,中視,甚至華視身價非凡,但目前處境有多慘?中視從蔡衍明的神旺投資入主以來持續虧損至今,今年減資46.71%,股本從13.27億減到7.07億元,現在股價只剩6.64元,也就是說,中視現在股價市值只剩4.694億元。而臺視這兩年也陷入虧損,股價剩7.36元,市值只有20.7億元。

對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後續加值收入的樂觀預估,國內頻道業者卻還要達成NCC的自制率要求。臺大新研所教授林麗雲認爲,過去韓國在發展影視產業時,是計算廣告量和政府補助後,才確定開放的頻道數量,而且前三十大財團不得經營系統,只好被引導轉向投資頻道,讓韓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反觀同時期的臺灣,政府卻採取低度管制,不僅大量開放頻道,也准許系統商賣來賣去,最後淪爲財團掌控,因此要處理結構上的問題,就必須要傷害到既有業者的權益,也就是政府應該研究向平臺業者(系統和電信業者)課稅成立基金補助頻道業者,這是必經的過程,否則很多人將不會再訂有線電視系統,不會看本土頻道,只會透過網路去看境外頻道,臺灣將成爲文化殖民地,「政府再不作爲,臺灣影音產業將全盤崩解」。

林麗雲建議,政府還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必須成立官方的OTT,把文化部獎勵的臺灣的戲劇和節目透過網路傳送到全世界,提升臺灣的影響力,初期獲利可能不高,甚至賠錢,但是必須要有「文化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