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掀起太空動力變革(築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④)

首批入駐“天宮”並將有望經歷電推進的3位航天員。

沖天而起、精準入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入核心艙進行太空作業和空間實驗,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實施可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讓密切關注的國人蕩氣迴腸,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神舟十二號搭載3名宇航員首次進入空間站核心艙,時隔4年多,中國宇航員又一次挺進蒼穹並拉開長期駐留太空的序幕。

隨着後續航天任務密集實施,中國“天宮”呼之欲出。作爲新時代的航天“寵兒”,“天宮”集現代科技之大成,應用了一批當今先進的科技成果,而電推進無疑是其中最值得稱道的科技之一。“天宮”核心艙配置了4臺霍爾電推進發動機,這是人類載人航天器上首次使用電推進。中國“天宮”悄然間掀起了一場太空動力變革

傳統動力更具優勢

化學動力是太空飛行的傳統動力,通過燃燒化學推進劑,向後拋射物質,獲得動力。實際上,運載火箭在起飛上升段採用的也是這種傳統化學動力方式,爲了克服地球引力,將航天器託舉入軌,火箭必須加載大量的化學推進劑,通過短時間內劇烈燃燒,釋放大量能量,使飛行達到發射所需要的速度,把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進入太空後,航天器進行維持軌道、變軌或者調整姿態等,繼續需要動力,傳統上動力來源於自身攜帶的化學燃料或者在軌補加的燃料。

運載火箭通常個頭高大,矗立在發射臺上顯得巍峨挺拔,長征五號這樣的重型火箭更是如此。作爲目前中國航天最強的“大力士”,長征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4噸,然而它的中芯級直徑達5米,總長度近57米,起飛重量在859-879噸之間,可謂龐然大物,而化學燃料佔據箭體空間和重量很大比例。在軌飛行航天器通常依賴攜帶的化學燃料維持運轉,攜帶化學燃料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航天器的壽命。除了化學燃料,人類一直在積極尋找替代性空間動力來源,以使航天發射和航天器在軌運行更高效、更經濟。通過不懈努力探索和不斷改進,空間電推進技術被開發出來並不斷演進,向着工程化、實戰化方向加速發展。

據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副總師康小錄介紹,比衝高是電推進的一大優勢。作爲單位推進劑所產生衝量,比衝是評價火箭推進劑性能技術參數,比衝越高,相同條件下推進劑能夠產生的速度增量越大。電推進系統具有的比衝較化學劑推進大大提高,以電推進取代化學動力意味着大幅減少航天器攜帶的燃料量,可省去複雜的儲罐、管道、發動機燃燒室、噴管、相應冷卻機構等。同時,電推力雖小但推力精確、可調,能給航天器帶來質量、壽命、經濟等增益,提升任務執行能力,擴展空間任務範圍等。

保障“天宮”平穩運行

據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研究員杭觀榮介紹,中國空間電推技術研究起步於上世紀60年代,經歷理論探索、工程研製、飛行試驗和工程應用等階段。幾十年來,中國科學家積極投身空間電推進科研事業,大步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取得重大突破並將其率先應用於載人航天領域,即將成就特色鮮明的中國天宮空間站。

杭觀榮認爲,中國空間電推研究取得了多項標誌性成就。具體來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研製的LIPS-80離子推力器獲得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十五”期間,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完成了霍爾電推進系統的工程化樣機並於2012-2013年間成功進行了中國首次空間在軌電推進飛行試驗,相關技術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具有同等水平。

2020年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消息稱,我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電推進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標誌着中國霍爾電推進器推力從毫牛級實現向牛級跨越,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年4月29日,隨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中國空間電推應用實現新突破。據瞭解,核心艙配備了4臺霍爾電推進器,它們可以從核心艙寬大的太陽能翼獲得充足的電能,根據需要,適時啓動並可長期運行,將對空間站軌道維持和安全平穩飛行起到重要作用,可大大降低天宮空間站的燃料消耗。

多國競相探索應用

空間電推進從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20世紀初,現代宇宙航行學奠基者、俄國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空間電推進概念,他在隨後的論文中進一步指出,通過電可以產生強有力的氦離子流,用於驅動宇宙飛船。在其後不久,液體火箭發明者、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製造出可產生“帶電粒子”設備並獲得了“產生帶電氣體射流的方式方法”發明專利。隨後,世界多國科學家展開了長期研究,旨在研發高效的空間電推進系統並付諸應用。

康小錄表示,上世紀80、90年代,空間電推方式在美蘇得到一定應用。一些衛星平臺以電推進來執行位置保持任務。比如,1982年,蘇聯一款電推進系統成功應用於一顆衛星位置保持。新世紀,空間電推進應用繼續拓展,2001年,歐洲發射的“阿特米斯”衛星最終依靠電推進入預定軌道。2003年,歐洲依靠電推進實施了月球探測任務。同年,日本發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在最後階段,使用電推完成任務並返回。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空間電推進系統產生的推力很有限,停留在毫牛級,被戲稱僅能“推動一張紙”。比如,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使用的電推進器的推力不到30毫牛,美國波音公司702衛星平臺上使用的電推進器推力爲165毫牛。空間電推進系統主要用於航天器的姿態控制、軌道修正和軌道維持等對推力要求不高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