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鐵人搬運工 抗疫長征3萬里

2月25日,江夏方艙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江夏方艙醫院副院長朱瑩查房,其背後寫着「我們在一起武漢加油」,鼓勵新冠肺炎患者。(新華社)

2月22日上午,武漢青山區黨校──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一隊駐地趙寶偉把一批物資搬到擺渡車上運往二隊後,他就撥打電話給遠在天津的閆濤,「閆領隊,這兩天可能還有一批貨,哥兒五個做好準備啊!」「沒問題,我們待命呢,隨時可以裝車走。」

趙寶偉是天津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的隊員,大年初二就到武漢。他來自天津市衛健委財務處,在前線擔任一隊的聯絡員。而閆濤是天津市急救中心保衛科科長,今年1月30日至2月18日,20天的時間,閆濤和四名同事先後6次駕駛救護車往返天津、武漢之間,把緊缺的防護服藥品等物資運送到武漢前線,保障天津醫療隊物資裝備的不斷檔。

送往前線征途漫漫

津漢之間,單程1200多公里,6次往返,總行程近3萬里。他們晝夜兼程,風雨無阻,他們踏着夜色,迎着朝霞,以頑強的「鐵人」搬運工精神,譜寫一曲壯麗動人的「抗疫長征」讚歌。

抗疫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病毒是敵人,醫護人員戰士,而防護服和藥品等物資裝備,就好比戰士的鋼盔槍炮。沒有裝備,這仗是沒法打的!

但按照第一天的消耗量,醫療隊剩餘的物資裝備僅能支撐3到4天。前線所需物資,後方雖然也緊缺,但總是可以籌集到的,天津市衛健委果斷決策,用看似最原始,卻是最保險、最有效率的辦法──自駕送貨,把物資送到前線,由天津市急救中心負責具體實施。

天津市急救中心接到任務後,選定兩輛救護車及5人組成小分隊執行任務。運輸小分隊的人員搭配非常合理,閆濤是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熟悉車輛,能應對路上各種複雜局面,3名駕駛員年輕有活力,體力精力俱佳,醫生郭勝利負責指導大家做好防護,處置隊友身體方面的突發狀況。閆濤今年50歲,2003年抗擊SARS、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以及歷次重大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他幾乎都沒有缺席過。

車隊啓程後,一路飛馳,人歇車不歇,3名駕駛員換着開,想着儘快到達武漢,讓前線的戰友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閆濤表示,第一趟出發時都晚上10點多了,路上最難受的就是犯困,「困了就在太陽穴和額頭抹點清涼油,還不管用就往嘴裡抹點。」

由於第一次去武漢,路況不熟,小分隊抵達醫療隊一隊駐地時,已是次日中午12時多,足足花了14個多小時。到達駐地後,閆濤他們不顧連夜奔波的勞累和醫療隊員一起卸貨。

由於擔心出城會遇到麻煩,剛卸完貨,他們就發動車輛開始返程。「就說了幾句話,連口水也沒喝,就回去了!」趙寶偉說。返回天津後,他們住進了事先準備好的隔離點。

然而,安靜的「隔離生活」僅僅過了十幾個小時,他們又接到了第二次任務。閆濤招呼隊員,沒有任何猶豫,開始了下一次征程

按照大陸國家的統一部署,天津不斷派遣更多批次的醫療隊支援湖北和武漢,前線的物資需求越來越多。從1月30日出發赴漢到2月18日返津,20天的時間內,閆濤率領小分隊共6次往返於津漢之間,平均每3天多就執行一次任務,每次任務在路上行車的時間就達20多個小時。兩次任務之間的間隔,也就是留給他們的休整時間,最短的只有十幾個小時。

這6次螞蟻搬家式的物資運送,及時爲前線提供了救命的醫療物資,也給隊員們帶去了必要的生活物資。

隨時備戰下一次征程

每一次回到天津,5位隊員都要住進隔離點。每隔幾天,14天的計數器就要清零一次,重新計數……身在天津,可他們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沒見過家人了。

5位勇士的付出,周圍人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天津市衛健委給他們發來了表揚信,稱讚他們:「無畏疫情,日夜兼程,不辭辛苦,解決天津醫療救治隊在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的燃眉之急!」

青山區委黨校的一名值班人員表示,他有一次上夜班,大約夜裡零時左右,正好趕上兩輛救護車到達,從進院卸貨到再出發,還不到20分鐘。

武清人民醫院綜合科護士長石莉,是醫療隊一隊的一名紅區護士,曾數次遇到天津的救護車運送物資抵達。「看見天津牌照的救護車,心裡特別激動,可算是見到家鄉來的親人了。在物資緊缺的背景下,天津大後方不顧一切連夜驅車,給我們送來醫療物資還有很多生活用品,可以讓我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中。」石莉表示。

6次往返,這還不是最終的數位。5位勇士,正枕戈待旦,隨時準備開始下一次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