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鏈一號05星發射!帶你認識“中繼衛星天團”

2021年7月6日23時5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導航部抓總研製天鏈一號05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至此,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5星連捷。

或許有人要問:天鏈系列中繼衛星是幹啥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來回顧振奮人心的一幕。

2021年6月23日9時35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與正在天和核心艙執行任務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親切通話大屏幕上,航天員的視頻畫面清晰,聲音清脆響亮。

這場天地通話的背後,是由天鏈一號03星、04星,天鏈二號01星組成的天基中繼系統,在距離地面約36000公里的太空提供着實時保障。

在此,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國天鏈“中繼衛星天團”。

天鏈一號讓中國擁有太空數據中轉站

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是爲中、低軌道航天器與航天器之間、航天器與地面站之間,提供數據中繼、連續跟蹤與軌適測控服務的系統。這是20世紀航天測控通信技術的重大突破。

在天鏈中繼衛星投入使用前,我國一直依託陸基測控站和遠望系列遠洋測量船,來支撐衛星、飛船探測器的發射測控與在軌通信任務。然而,由於受地球曲率的影響,地面和海上測控對中低軌道航天器的軌道覆蓋範圍非常有限。

例如,載人飛船約90分鐘繞地球一圈,多數時間無法和地面測控系統實時聯繫。

如要實現對300千米高度的低軌道航天器進行100%的覆蓋,理論上需要在地表均勻佈設100多個站點。顯然,這在政治外交和經費預算上是難以實現的。

2003年,航天英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其間曾數次進行天地通話,但每次都有嚴格的時間窗口限制。當時天地通話帶寬也很低,楊利偉只能聽到地面的聲音,看不到畫面;地面人員看到楊利偉的畫質也不是很清晰,而且時常“卡殼”。

針對地面測控網對低軌道載人飛船覆蓋率受限的狀況,我國以當時最新研製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基礎,展開了國內第一代數據中繼衛星的研製。

中繼衛星被稱爲“衛星的衛星”,可以充分發揮軌道高度優勢,“居高臨下”跟蹤在中低軌運行的航天器,並將獲得的數據實時回傳到地面,可極大提高各類衛星的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

2008年4月25日,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意味着我國中低軌航天器開始擁有天上的數據“中轉站”。天鏈一號01星發射後,神舟七號飛船的測控覆蓋率從18%提高到了50%。

2011年和2012年,隨着天鏈一號02星、03星先後成功發射,實現三星在軌組網工作,我國成爲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全球覆蓋能力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2016年12月,我國發射天鏈一號04星接替了超期服役的01星。

天鏈二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隨着我國空間基礎建設快速發展,各類空間活動頻繁開展,對於中繼衛星系統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爲此,2010年我國啓動了第二代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研製,於2019年3月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1星。

天鏈二號01星基於東方紅四號平臺研製,除了充分繼承一代中繼衛星的技術基礎,在服務目標數量傳輸速率方面有較大提升,具有服務目標更多、傳輸速率更高、覆蓋範圍更廣、設計壽命更長等特徵。

相比天鏈一號,天鏈二號衛星的設計壽命由7年提升至12年;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有效載荷技術,配置有多副新型天線,傳輸速率增加了一倍。

在兼容天鏈一號衛星工作頻率的同時,天鏈二號擴展了工作頻率的帶寬和轉發器的通道數量,不僅提升了服務用戶目標數量,還能適應不同用戶目標的各類數據傳輸要求,服務覆蓋的範圍也有極大提升。

此外,天鏈二號01星的自主工作能力更強,增加了多目標任務調度功能,可以自動接收多目標任務,並自主排序完成。

未來,我國將相繼發射天鏈二號02星、03星等。第二代中繼衛星與第一代相互配合,將更好地發揮數據中轉站作用。

天路”繁忙卻不會擁堵

目前,“中繼衛星天團”已爲各類遙感衛星提供過天基信息傳輸與測控服務,爲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提供發射測控服務。我國神舟七號到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均享受到天鏈中繼衛星系統提供的任務支持。

2013年,第一代天鏈衛星完成三星組網後,首次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與神舟十號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也使航天員王亞平的首次太空授課成功實現。

而2021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與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之間開展的流暢、清晰、高質量的天地通話,是對“中繼衛星天團”聯手保障能力的又一次完美檢閱。

天地通話由空間站、天鏈衛星和地面站三方共同完成。地面通話信息先從地面站通過上行鏈路到達天鏈衛星,此時,衛星的星間鏈路天線正精準跟蹤着空間站,並將信息發送過去。同樣,航天員的通話信息也依次通過空間站中繼終端、天鏈衛星、星地下行鏈路傳輸到地面。

空間站核心艙配置了多路高清攝像機,不僅能拍攝地球美景、展現空間站狀態,還能幫助航天員實現與地面間的雙向高清視頻通話,這對數據傳輸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這不是問題。天鏈中繼衛星系統一條鏈路的下行速率便可達到1.2G,太空數據從被地面站接收、傳給北京飛控中心,到根據不同標識自動分發,時延僅爲秒級。可以說,“天路”雖然繁忙,但不會擁堵,更不會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