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水道祭活動 朗讀祈雨珍惜水資源

北市市長蔡炳坤(左三)也代表市府到三玉宮共同祈福。(遊念育攝)

臺灣多地面臨缺水危機臺北天母地區自2003年起,每年皆會在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前後舉辦「天母水道活動」,結合當地學校共同推動保護地球水資源,而近2年因疫情關係,取消踩街活動,改爲祈福儀式,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也代表北市府到三玉宮共同祈福。

「天母水道祭活動」已舉辦19年,而草山水系統則有89年曆史,並在2004年被登錄爲市定古蹟,成爲目前仍在使用的活古蹟,每年草山聯盟和當地學校都會一起祈福舉辦活動,共同呼籲珍惜水資源,今年主辦學校天母國師生也進行祈雨朗讀,盼老天爺能下雨,解決旱災危機。

蔡炳坤說,臺北市的自來水起源於1909年的公館臺北水道,一天供應2萬噸水,已有112年曆史,而隨着人口成長,水資源不夠用,在1932年完成草山水道,已歷經89年曆史,每天供應3萬噸的水。

蔡炳坤指出,近期大家都在關心臺北用水問題,不過翡翠水庫加上南勢溪,一天可以供應268噸的水提供大臺北地區600萬民衆使用,臺北市佔45%、新北市佔55%,有效減輕石門水庫的負擔,而石門水庫也可以把水往桃竹苗供應,間接的解決其他地區缺水的問題。

天母國中校長陳麗英指出,每年的活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深耕了對孩子環境教育意識,而今年缺水,主題剛正好是珍惜水資源,請來校內同學老師朗讀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