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社/一窺鹽漬豆腐乳塊的「謎」

作者/over(田文社社長

醃漬釀造食物製作現場,我向來都抱着可遇不可求的心態,因爲這類食物的工序通常都繁多,又要用時間去釀,可能材料攪一攪,就要等它一兩天,讓食材跟微生物自己發生關係,所以有些步驟媽媽們可能是睡前翻一下,或是透早起來拌一拌,實在很難要人家一直打電話通知。除非卯起來死纏爛打,不然要搞清楚完整的流程,常常要花上個兩三年東看西看,半哄半騙的取得配方拼拼湊湊,甚至自己試做摸索一下,才能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宜蘭豆腐乳就是這樣的一款醬缸食品。來宜蘭這一陣子,甘甜鹹鹹的豆腐乳都不知配下多少粥飯了,豆腐乳的製作方式卻始終是個謎。只知道每到七八月,宜蘭的市街上就會買起用鹽漬過的豆腐乳角,家戶自制豆腐乳的風氣之盛,大街小巷,馬路邊稻田旁隨處都可見到用竹簍盛着的豆腐乳在太陽下晾曬。問起美虹姐,大概不知道被問過幾百遍了,她總是說就很簡單阿,市場裡都買得到半成品了,拿回來吧拉吧拉吧拉,然後裝進罐子裡就好了。不過這種東西啊,就算人家說很容易做,沒有親眼看過,總還是覺得一團霧煞煞。

終於今年,運氣超好,美虹姐在閒聊時不小心走漏風聲,讓我知道了要做豆腐乳的時辰,我就在那一天自動出現,裝作一派自然的開始幫忙,才能一窺豆腐乳製作的一環。

▲▼可以用曬的時間調整豆腐乳的硬度,不能碰到任何一滴水;接下來就是切成兩半,不然一次一大塊撈出瓶子也吃不完。(圖/田文社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把從店家那裡買來的鹽漬豆腐乳塊浸泡在水裡,然後排在大蒸籠裡蒸過,倒出來後排放在竹簍中曬過太陽,用刀子把豆腐乳兩半,排放在玻璃罐中,注入米醬,放一片甘草。咦!等等,米醬怎麼來的,恩,猜測可能有用糙米發的米曲米酒。嘆氣,看來又錯過了一個重要過程,明年要再來窺探一次了。

做豆腐乳的這一天,美虹姐的好朋友們,深溝媽媽隊都集合過來幫忙,一邊碎念說去年沒有做,好像變得很健忘,一邊叮嚀我這個新手一些眉眉角角,像是豆腐乳塊的皮要向下,不要直曬太陽以免變太硬,或是豆腐乳絕對要切成均勻的兩塊,以免排不進玻璃罐。做豆腐乳的時候,學校剛開始放暑假。小朋友先在青松家裡地板上打滾看漫畫故事書,偶爾出來好奇幫忙一下,跑去附近的水渠玩水,盼着中午吃便當,再打滾看漫畫,再跑去玩水。媽媽們看着這些溼淋淋的小孩,說“每年都一樣行程呢”。七年前開始,這些小孩都要從幼稚園變成國中生了。

▼倒入米醬,再放下一層。(圖/田文社授權使用,請勿隨意翻拍)

歲歲年年,住在農村裡,無意間就是盼着稻子黃熟,又盼着醬油開缸,盼着豆腐乳發酵好,盼普度、盼尾牙、盼着天冷時吃油孜孜的薰臘肉,然後又開始派着開春插秧。結果這樣盼着這個盼着那個,一年一年時間就這樣給過了。

不知道誰起了話頭,媽媽們又想起那個每年都要講,怎麼講都講不厭的萬年黃色笑話,纔講第一句話,就有人已經忍不住噗噗噗的笑了起來。然後還沒講完,每個人都已經笑得東倒西歪了。

等到過六個月這批豆腐乳可以吃的時候,我一定會邊吃邊想起這些黃色笑話,那時候,豆腐乳塊應該也會從白灰帶點黃的顏色轉深變成褐色了,說真的,這真是搭配了好奇怪的回憶阿。

●作者over,本名林欣琦,經營「田文社」臉書粉絲頁及部落格,以田爲文種田報導農村現場。「宜蘭色」是田文社的一個子計劃,蒐集具有宜蘭風土色票。已獲本人授權同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