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行政院長賴清德:要用科技解決少子化的問題

文/天下編輯部 攝影邱劍英

對於臺灣的下一步,中華民國行政院賴清德在「2018天下經濟論壇演講時強調,臺灣面臨少子化、未來科技發展也可能取代各項職業挑戰,然而政府責任就是在運用政策工具,厚植科技發展的土壤,不論是數位經濟創新計劃或是前瞻基礎建設,都是希望經由政策落實科技發展,改善民衆生活。以下是演講內容

科技政策的起點永遠都是在問政府,如何經由政策逐步落實達到所設定目標

我們不妨問政府一個問題,10年後臺灣會是怎樣情況?10年後,臺灣會不會馬路上跑的都是自駕車,就不用處理酒駕問題,或者主要交通工具邁向綠色運輸大家頭痛空污問題一併解決,又或者支付工具,已經超越行動支付,而是用生物特徵,人走到哪裡交易到哪裡,不用帶信用卡或是手機,當然這過程要克服許多問題。

或是臺灣面臨嚴肅的社會問題少子化,2017年臺灣65歲人口已經超過14歲以下人口,出生小孩數目低於20萬人,生育率降至1.17%,面對這樣嚴肅問題,科技在10年後可以解決到什麼樣程度

誰會被機器人取代?

生產線,機器人、科技會不會取代目前人力製造業變成新的開始,說不定服務業也是。過去師字輩專業高,也許不會在機器人取代範圍內,但有愈來愈多人關心,特別是Google 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排名第一棋手之後,大家開始擔心。

更有甚者,記者醫師律師教師會不會被取代,行政院長會不會被取代,這都是下一階段要面臨的嚴肅問題,但取代哪一類職業的人不是重點,而是科技發展解決哪一些社會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政府的責任便是如何運用政策工具,厚植科技發展的土壤,並在產業界研發創新時爲它添加柴火,甚至把科技發展和公司改革人民生活、經濟發展結合。

政府打算怎麼做?

行政院過去將近兩年提出的政策,包括數位經濟的創新計劃、前瞻基礎建設,就是希望用政策工具,催生臺灣的科技產業發展。科技不僅是科技,而是應該從生活出發,不管是數位經濟創新計劃或是前瞻基礎建設,都是希望經由政策,落實科技發展以改善民衆生活,如治水、監測地震或是空污。讓科技從生活出發,也回到民衆生活,中間差別是改善、提升。

臺灣是一個小國家,但是也可以說是數位經濟大國,小國是因爲人口2300萬人,但說大國是因爲臺灣除有精實的工業基礎,特別是數位經濟方面表現傑出。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在137個受評比國家中臺灣排名第15名,但在數位經濟產業臺灣是世界第2,臺灣也許是小國,貿易卻佔全球排名第18,而且有23個產業或產品在世界排名前3名。

臺灣產業實力經由WEF評比,我們名列前茅,我們的科技產品也表現傑出,這些都是我們邁向科技未來的堅實基礎。

我要在這裡承諾,在我還沒被人工智慧取代前,會努力推動各項政務,特別是科技發展,讓臺灣有機會成爲智慧國家,也讓臺灣數位產業蓬勃發展,讓國人生活進一步改善。

【延伸閱讀】

童子賢:得AI者,得天下!

2018亞洲真正的黑天鵝:中國、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