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一天,一大早,海南省三沙市永興社區廣場上,南部戰區海軍某部“三沙雷鋒班”便民維修日活動火熱展開。官兵們這天的第一個任務,是爲三沙市漁民村居民張潔輝維修電瓶車。
“我家裡的空調漏水,能不能麻煩你們跑一趟去看看?”居民郭藝銘想邀請官兵“出趟公差”。看到旁邊還有其他電瓶車和一些家電等待維修,郭藝銘又說:“你們要是今天忙,改天有空也行。”
“您先留下電話和住址,我們幹完手頭的活馬上聯繫您!”“三沙雷鋒班”班長、一級上士張中秋抹了把額頭的汗,記下郭藝銘的電話。
“好啊,好啊,先謝謝你們了!”郭藝銘笑着說。
“今天我們分了3個小組,分別負責家電維修、電瓶車維修和民房設施維修。大家都帶齊了工具,包括我們新購買的扒胎機,有了它可以給電瓶車更換輪胎……”該部裝備技術保障隊教導員繆堅說:“只要羣衆有需要、有困難,我們全力以赴提供幫助。”
2012年,海南省三沙市設立,駐島居民逐漸增多,生活設施維修保障需求日益增長。然而,島上一直沒有專業維修人員,生活用具和家電出現故障,只能送到海南本島維修,成本高也很折騰。
這一切,該部官兵看在眼裡。他們精通各類型裝備器材維修,主動組建義務維修隊,利用節假日免費爲駐島軍警民修理電器,受到普遍歡迎。
義務維修隊的行動,引起三沙市政府的重視。軍地雙方協商後,決定把義務維修隊命名爲“三沙雷鋒班”,支持他們持續開展義務維修活動,助力解決三沙市居民生活設施修理難的問題。
大學生士兵戚貴程是“三沙雷鋒班”的一員。剛下連時,面對高溫高溼高鹽的環境,水土不服的他臉上長痘,心裡也暗暗叫苦。
那次,繆堅帶領新同志參觀榮譽室。“這些照片留下的是大家奮鬥的身影,一面面錦旗彰顯的是一心爲民的情懷。你們會比別的戰友忙一些、累一些,但幹久了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希望你們和戰友們一起,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這番話戚貴程至今記憶猶新。
對於島上軍民來說,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先想到的就是“三沙雷鋒班”。他們24小時在線,無論颳風下雨,無論深夜黎明,只要接到求助電話,總會第一時間趕到。
去年國慶節長假期間,三沙市永興幼兒園一名老師撥打“三沙雷鋒班”的服務電話,說學校的洗衣機和冰箱無法使用,找到物業也沒有辦法解決。
張中秋帶着戚貴程趕到學校,檢查後發現是管路損壞及運動模塊出現故障。隨後,他們把故障家電拉回營區進行修理,兩件電器恢復正常。
“謝謝雷鋒叔叔!”送回家電那天,幼兒園的小朋友向他們彎腰致意。“我感受到作爲雷鋒傳人的光榮,深知技能過硬、學好本領,才能爲羣衆排憂解難。”戚貴程說。
沒有金剛鑽,難攬瓷器活。“在島上,羣衆需要什麼,就要苦練什麼。裝備保障需要什麼,更要苦練什麼。”這是張中秋的口頭禪。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三沙雷鋒班”的很多同志都成了“維修大拿”。
一次,兄弟單位的一艘艦艇主機滑油管破損漏油。接到通知後,中士陸榮耀和下士蔡汪洋備好相關工具和器材,來到碼頭乘坐小艇登上艦艇。
進入機艙後他們發現,破損管路位於主機艙地板以下,環境複雜,且破損處又在管路的下方。蔡汪洋彎着腰鑽進去,小心翼翼焊補,可由於空間狹小,管路還在不斷滲油,操作起來困難重重。
他們蜷縮在狹小空間內,以極不舒服的體位堅持了2個多小時。爬出機艙時,他們臉上、衣服上佈滿油污和汗水。
11年間,保障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雷鋒精神一直在傳承和弘揚,“三沙雷鋒班”也成爲三沙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近日,三沙市永興學校師生來到“三沙雷鋒班”參觀見學,張中秋爲學生們講雷鋒故事,教唱雷鋒歌曲,暢談軍民團結。
“我們的班訓是‘愛國愛島愛人民’”“真正的快樂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大的房子,而是別人有困難時,你能幫助解決,這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這就是雷鋒精神”……交流中,張中秋樸實的話語贏得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今年是張中秋在島上服役的第18年,也是他延期服役的第2年。很多人問他爲什麼不選擇離開,他說:“還是捨不得,捨不得這裡的羣衆,捨不得這個光榮的集體。只要組織需要,我一定好好幹下去!”(薛成清 周思鴻 陳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