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性通膨風險加劇 北威論壇:臺股半年內再跌空間有限

北威論壇今(6)日線上討論停滯性通膨議題;圖爲前財政部長臺大財金教授劉憶如。(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林淑慧/臺北報導

北威論壇今(6)日討論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與傷害,前財長、臺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表示,臺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觀察央行升息的速度較聯準會慢,今年要期待新臺幣升值有難度;而臺股跌破萬四大關,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涵則認爲,近幾月以來臺股跌幅已深,預估臺股在未來半年內再跌空間有限。

北威論壇今日邀請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臺新金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中信金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臺大財務金融系教授劉憶如,分析國內發生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及預期傷害,並針對升息與臺股走勢發表看法。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8.6%,創近40年新高,「通膨」成爲今年金融市場關注焦點,新臺幣升值爲抗通膨的方式之一,外界期待新臺幣回升;對此,劉憶如認爲,中央銀行先前升息的速度比聯準會來得慢,坦言今年要期待新臺幣升值將是「很難」的情況

受到塑化重挫,電子、金融、航運探底,臺股今日大跌363點收在13985點,失守萬四大關,各界關心臺股何時止跌回穩,谷月涵表示,下半年通膨有望減緩,對臺股展望並不悲觀,預估臺股下半年再跌空間已有限,建議投資人關注生技等具有題材類股

針對臺股跌跌不休,李鎮宇表示,通膨擡高企業營運成本,擠壓企業盈利並陸續下修財測,因此影響企業股價走跌,預估這波臺修正至第三季,可望落底止跌回穩;他並指出,通常股市落底後不會立刻反彈,其後半年至一年將是盤整期,建議投資人對於經濟和臺股的走勢預測要稍微有點耐心。

李鎮宇指出,目前已是臺灣股市的恐慌極限,隨着下半年美國通膨放緩,經濟成長趨平,第三季應是臺股佈局時點,預估國內經濟動能恢復、企業獲利上調,可能時點將落在明年下半年,目前臺股仍靜待止跌回升訊號出現。

針對國內面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林建甫則認爲,停滯性通膨應不至於發生,而美聯準會的首要目標就是抗通膨,臺灣則受到疫情衝擊,讓今年最重要的成長動能內需消費受到抑制,因此央行不像美國聯準會可以下猛藥大幅升息,而是採用「量」的搭配政策,以期對經濟成長的傷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