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區塊鏈、物聯網全時監控、海上走廊準單自動化 海關係統三大改革 省時省錢

海關三大科技計劃一覽

財政部關務署今年以來推動「通關區塊平臺」、「物聯網全時監控計劃」、「海上走廊準單自動化」三大科技計劃,以物聯網計劃而言,有望減少2.3億元行政成本業者也可減4.4億元作業成本,合計省下6.7億元。

關務署自今年初試辦跨國貿易通關區塊鏈服務,與新加坡紐西蘭業者合作,包括美商明尼蘇達礦業公司(3M)與紐西蘭奇異果企業Zespri。

官員指出,未來國際貿易文件商業發票裝箱單產地聲明書等透過區塊鏈傳送並驗證,因應區塊鏈技術,即使其中一方資料遭業者竄改也能透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自動更正,有效避免跨境貿易文件詐欺,若擴及到大陸美國東南亞等主要貿易國預計可大幅減少產地標示不實情況

海關自今年初規劃推行物聯網全時監控計劃,預計今年委外招標、明年公告產業規格、2022年上線,2023年將加入AI分析系統、減少海關人力成本。該計劃涵蓋六大項目,包括建立自備車封條機制發展GPS跨區監控、聯合管理、建置車道監控系統、貨物資訊平臺、貨櫃保全系統等。

官員指出,物聯網全時監控計劃核心重點在於透過GPS封條監控貨櫃狀態,押運貨櫃與貨物資訊也同時轉爲電子化控管,有效節省海關行政人力約2萬人次,還可撙節2.3億元的行政成本,通關業者也能節省4.4億元貨櫃集散站作業成本。

關務署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海上走廊特別準單申辦作業,將貨櫃清單全數轉爲CSV規格,取代代現行的PDF、JPG等格式運輸業者上傳貨櫃清單後五分鐘內即可查詢案件處理狀態,整體處理時間由現行一小時縮短至五分鐘,節省約92%行政時間。

官員表示,近年民衆消費習慣改變,海外網購盛行,每年進口包裹數量大幅增加,從2017年至2019年,數量由3,800萬筆大增至6,400萬筆,成長近一倍以上,且逢年過節都是大量包裹入關時刻,海關員額預算有限,勢必要善用科技節省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