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伺服器終結連5季衰退 鴻海、英業秀 AI 垂直整合力

鴻海集團。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吳康瑋攝影

通用型伺服器終結連續5季衰退局面,傳出喜訊。伺服器雙雄鴻海(2317)、英業達(2356)14日指出,雲端服務客戶(CSP)恢復採購通用伺服器,企業伺服器採購需求也止跌回升,英業達估2024年通用伺服器將有3~5%年成長,鴻海更樂觀預估雙位數百分比(超過10%)表現,由於AI伺服器單價高,客戶偏好連工帶料(Buy and sell)模式,輝達AI新平臺機櫃將帶來龐大營收。

2023年通用型伺服器面臨通路庫存消化以及預算資源被AI伺服器(GPU伺服器)排擠雙重因素,已經連續5季度需求不振,呈現負成長,拖累伺服器業績表現,DIGITIMES Research日前預估,2024年第1季全球伺服器出貨季衰退1.6%,主要是美系大型雲端業者在通用型伺服器的更新力道較預期弱,但如今,伺服器龍頭跟二哥不約而同指出,通用伺服器終於傳出止跌回升好消息。

英業達是伺服器主機板出貨龍頭,總經理蔡枝安表示,通用伺服器需求開始回溫,整體市場而言,通用型伺服器回升幅度仍然不如AI伺服器,但隨雲端客戶恢復通用型伺服器採購,中國大陸的資料中心生意也慢慢回溫,預估今年通用型伺服器年成長3~5%,搭配AI伺服器出貨雙位數百分比成長,整體伺服器業績年增率將有雙位數百分比成長,一季比一季好。

今年首季英業達伺服器業績比例高達41~45%,比上季度拉高5個百分點,是集團第二大事業體,僅次於筆電業務(營收比超過51%)。伺服器業務中,AI伺服器營收去年僅7%,今年首季AI伺服器業績貢獻已經拉高至接近2成,未來有機會再成長。

鴻海是伺服器營收龍頭,年營收破兆元,副總暨發言人巫俊毅也表示,今年鴻海的通用型伺服器將出現「雙位數百分比」成長,該數字表現優於同業,而AI伺服器更將有20%成長,主因有2,首先是鴻海CSP及大型品牌客戶多,客戶需求回升影響鴻海較明顯,其次是今年有獲得新CSP客戶。

鴻海雲端業務營收從去年22%提高到今年首季28%,是第二大營收類別,其中AI伺服器營收比重4成,本季預期將強勁成長,使AI伺服器佔比將逐季提升,巫俊毅表示,通用伺服器需求從2023年底就感受到加溫訊號,不僅雲端客戶恢復購買通用型伺服器,大型品牌伺服器客戶也恢復成長。

法人報告指出,鴻海是NVIDIA新一代GB200 DGX伺服器的主要贏家,機櫃高單價將拉動營收快速成長,而輝達也從過去賣GPU晶片改賣AI主機板,伺服器ODM廠商向輝達拿到主機板後再設計機構負責系統整合,輝達掌控關鍵元件力道擴大,等於輝達下半年優先供貨誰,誰的業績就會大增,對此英業達表示,伺服器單價是看技術複雜度,其次最關鍵還是手上的客戶實力,伺服器廠商有越重要的客戶,輝達交貨量就會大。該訊息透露伺服器廠商的業績主導權降低。

鴻海14日表示系統垂直整合能力,是CSP客戶究竟下單給誰關鍵,鴻海投入冷卻系統研發6~7年,掌握高速傳輸技術及液冷技術,將負責整合網路交換器、運算伺服器、冷卻系統的設計整合,是業界少數從模組、基板伺服器、高速交換機、液冷系統、整機到資料中心都能自己設計的,鴻海將透過系統組裝帶進垂直整合業務,讓獲利最大化,由於客戶期望快速導入AI伺服器,故最希望減少介面干擾,「垂直能力越高越受歡迎」。

第二個吸引客戶下單優勢是財務能力。巫俊毅指出,AI伺服器接單模式有兩種,一是buy and sell,也就是鴻海代替CSP向輝達採購GB200主機板,再做成機櫃出貨,二是由客戶向輝達採購GB200主機板(Consign),最後交給鴻海做成機櫃出貨。但以常態而論,由於GPU卡單價高,客戶多傾向由鴻海採購(不必負擔資金成本),鴻海的現金部位充足,財務優勢在新伺服器六哥中相對有利。

鴻海解釋,buy and sell是營收大,但毛利率可能會下降,但藉此可達獲利最大化目標,至於Consign則將使營收及獲利金額貢獻降低,但毛利率相對較高。

英業達,GB200伺服器機櫃有許多創新設計,目前驗證複雜還在客戶端進行驗證,伺服器系統肩負整合各零組件及測試驗證,未來售後保固等責任,實際機櫃效能表現如何,需要看終端客戶反饋,其次也需要看水冷供應鏈是否能充足供貨,最後因GB200機櫃耗電量大,未來客戶的資料中心能否供應充足電力以利不斷添購AI伺服器,都還是需要觀察的方向,綜合上述反饋,也印證垂直整合能力越強的伺服器廠商,在此波AI伺服器換代中能取得最快出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