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19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面啓動

本報訊(記者趙婷婷)隨着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建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成爲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住總集團獲悉,今年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中涉及通州區的19個小區、83棟樓、約35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目前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另據通州區重大項目中心消息,今年通州區將有15個小區約52萬平方米的舊改項目完工,一批老小區將舊貌換新顏。

今年通州區啓動改造的19個小區中,北京住總集團負責9個小區、18棟多層住宅樓和室外公共區域的改造,由住六公司負責具體施工。“改造的內容主要包括室內上下水改造、建築外保溫層加裝、屋面防水層更新、外立面美化、公共樓梯間綜合整治、道路鋪裝更新及停車位、安防系統和停車管理系統完善、公共區域照明改善等。”住六公司通州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經理孫旭介紹。

在今年4月剛剛完成綜合整治的中澤家園,北青報記者看到,經過一年的改造提升,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乾淨整潔的路面,鬱鬱蔥蔥的綠化,整齊劃一的樓體外觀,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有20多年曆史的老舊小區。提起整治前後的變化,在這裡住了十幾年的孟平華阿姨最有感觸:“你看我們小區現在跟新小區似的,路面都平平整整的。以前可不這樣!這裡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我走路都得低着頭使勁看,一不小心就摔了。”

家住一樓的孟阿姨說,家裡曾有兩大難題最讓她頭疼:一個是冬天冷,一個是下水堵塞。“冬天來了暖氣,家裡也頂多只有14℃,我們在屋裡都得穿着棉襖和棉鞋,不然待不住。還有廚房那個下水,幾天就堵了,經常推開門就看着地上全是反上來的水……”這些經歷讓孟阿姨苦不堪言,因此,聽說小區要改造,她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這次改造,我們給老樓外面新增了50釐米厚的保溫層,室內溫度能提高5℃左右。”孫旭介紹,上下水改造是入戶作業,也是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一個難點。正在施工的通胡大街15號院裡,不少居民就曾對上下水改造表示反對。“根據原來的施工設計圖,一層管線改造都是橫平豎直規規矩矩的,但我們在徵求居民意見時發現,大家是因爲擔心管道改造對家裡環境影響太大所以纔不同意。”孫旭說,爲此他們特別優化了上下水管線設計方案,“原來的設計路線很多要橫穿客廳和臥室,對地面有很大影響。方案優化後我們調整了管線走向,讓排水管線儘量從廚房或者衛生間直接出戶,減少對一層居民裝修的破壞。”孫旭說,新方案得到了絕大多數居民的認可。

中澤家園施工期間,不少居民提出小區車位緊張、希望增加停車位的訴求。項目部勘察後發現,佔用小區綠地增加車位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然而,這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不能減少小區原有綠化面積的要求相悖。面對居民訴求和現實困難,項目部會同物業、居委會多次協商,最終通過重新施劃停車位、清理雜物堆放死角、改部分步道爲停車位、增加部分綠化車位等辦法,爲居民多擠出了十餘個車位。最大限度傾聽民意,主動深入羣衆協調溝通……在項目部的主動作爲下,中澤家園的改造施工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小區上下水改造率99%,外窗改造率70%,護欄拆除率也達到了70%-80%。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讓居民對改造過程放心,住六公司通州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部建立了“居民+社區+監理”聯合監督機制,由社區居委會組建居民監督小組,充分參與到改造中。居民可以對樣板製作、廠家考察、見證取樣、隱蔽驗收等環節,及改造進度和質量等進行全過程監督,充分保障小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攝影/本報記者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