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不要苛責慈善家

不可否認,做慈善時有些人做法不夠理性,但正如馮小剛所說:「這不是陳光標一個人的問題,現在是你不捐錢不慈善什麼事也沒有,一捐錢做慈善就捱罵遭質疑。捐少了說你摳門,捐多了說你顯擺作秀。」

數據顯示,大陸只有1%的企業曾參與慈善捐贈,中華慈善總會的捐贈物資中,近80%來自海外,只有20%來自大陸。慈善事業不發達,很大原因是欠缺慈善立法。但更重要的是公衆態度,沒有一個好的慈善輿論環境。

仇富心理導致人們對慈善事業充滿道德潔癖,雞蛋裡挑骨頭,慈善怎麼做都不是。可問題是,慈善事業是社會再分配的實現。拿道德潔癖來衡量慈善事業是本末倒置。

很多人一方面認爲富豪爲富不仁,另一方面又對做慈善百般苛責,這種慣性,就在於很多人將自己放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慈善事業不可能一下子花團錦簇。它需要一個過程,其間可能存在過於高調、作秀的問題,但在社會普遍冷漠,貧富差距亟需慈善事業調節下,還是多一些鼓勵和呵護,讓其有發展和壯大的土壤,避免以德治國,也應避免以德治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