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立法院對於陸生健保案重啓討論,在民間、校園裡的反應卻並不叫好。首先,許多臺灣朋友誤解陸生健保的內容,認爲陸生可不繳保費即享有與臺灣人同樣的保障,此乃嚴重誤解,但積非成是的結果,易讓臺灣人有相對剝奪感,誤會陸生。
此外,陸生長期以來便受到獎學金補助的謠言困擾,實際上,陸生不能拿公費獎學金,網路上盛傳來臺陸生每月可獲3萬元臺幣獎學金補助,實屬造謠,但如前述健保保費一樣,人們選擇性相信這些背離事實的謠言。
除了對於陸生納保、獎學金的錯誤認知,臺灣人對於陸生的看法,有很大程度受到極少數陸生在臺灣的不良行爲所影響。如日前政治大學兩位陸生「嗆聲」事件,先是對臺灣學生比中指、後是嘲笑臺灣是小女生心態,都極大程度引起了臺生們的不滿。
其實,兩岸學生在臺灣的相會,本應珍惜這些難得的時機,創造良性、正向討論空間,但許多陸生卻無法改掉在大陸的舊習慣,有些人甚至有時在意見衝突時會開玩笑說:「如果你們不接受,明天就發飛彈過來,看你們怎麼樣」,在臺灣學生心上留下疙瘩。
兩岸青年不應該彼此對立,臺生可以試着尊重陸生,用中性的詞語避免傷害對方感情;陸生也應該懂得入境隨俗的道理,不能用往昔在大陸的傲慢,對待現在臺灣的朋友。雙方應在合理的對話基礎上深入溝通,而非互揭瘡疤,徒增內心敵意。
來臺陸生的許多權益,許多時候是由臺灣學生加以聲援支持、協助爭取,這些好感和善意,是雙方連結彼此的友誼之鑰,若只因少數個案而擴大了仇視和反感,實在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