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和平、奮鬥、救中國」 孫中山逝世前還說了什麼?

孫中山靈堂中有輓聯已尊稱其爲「國父」,但直到15年後,國民黨中央才做成尊稱孫中山爲國父的決議。(圖/網路

國父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事業積勞成疾,罹患癌症後逐漸惡化,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臨終前在病榻上留下了知名的7字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成爲全球華人所知曉並感念功績名言。除了這7字遺言之外,孫中山在臨終前與前幾日還說了些什麼?雖然在正史教科書中不曾被提起,但仍有歷史研究者詳加考據並留下記載,據此更能貼近感受到這位偉人爲國爲民的胸懷

1924年10月北洋軍閥馮玉祥發動政變,在北京趕走靠賄賂當選的總統曹錕,並將溥儀逐出皇宮,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赴北平途中健康惡化,前往協和醫院治療卻未見好轉,到1925年2月底孫中山病危,便依黨內同志建議考慮後事。當時由他在病榻上口述要點整理完成經他過目,由汪精衛起草,經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決議通過,最後經孫中山本人認可。當時完成的遺言共有3份,分別是《政治遺囑》(即後來的《國父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政府書信》。遺囑定稿後,汪精衛等人原想直接請孫中山簽字,但孫中山聽到孫夫人宋慶齡門外哭得很傷心,便對汪精衛說:「你們暫且收起來吧!我總還有幾天生命的。」

孫中山遺囑是由他在病榻上口述要點,整理完成經他過目,再由汪精衛起草,經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決議通過,再由孫中山本人認可,並於去世前一日簽字。(圖/網路)

隔了兩週,到3月11日時,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前來探望孫中山,發現他眼神已開始散亂,便對汪精衛說「不可不請先生簽字了」,她同時勸宋慶齡不要哭泣。於是汪精衛和孫中山的家屬及在北平的國民黨要員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人到病牀前,將2份遺囑呈給孫中山,孫科遞過鋼筆,但此時孫中山寫字有困難,便讓宋慶齡托住他的手腕,艱難地在遺囑上籤下「孫文 3月11日補籤」字樣。隨後汪精衛在「筆記者」下簽名,其他人則在「證明者」下簽名。

簽好字後孫中山又對在場的人說,「我這次放棄兩廣來北京,是謀求和平統一。我所主張統一的方法,是開國民會議,實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設一個新國家。現在爲病所累,不能痊癒,死生本不足惜,但數十年爲國民革命所抱定的主張不能完全實現,這是不能無遺憾的。希望各同志努力奮鬥,使國民會議早日開成,達到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目的。那麼我雖死了,也是瞑目的。」最後,孫中山斷斷續續又說出了7個字的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之後便未再說話。次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停止心跳,終年59歲。

孫中山一生獻身革命,其歷史功績與無私精神爲全球華人共同景仰。(圖/本報檔案照)

孫中山在臨終前還將其夫人宋慶齡託付給何香凝照料,何香凝能文擅畫、又是婦女界極活躍的領袖,與宋慶齡交好。孫文在籤遺囑前數日曾對何香凝說,希望她能照料宋慶齡,不要因她未產子而輕忽她。何香凝當場承諾會好好好照顧,孫中山也爲此表達感謝之意。

孫中山逝世後,各界致哀的花圈與輓聯無數,雖然國民黨中央一直到1940年才做出決議尊稱孫中山爲「國父」,但孫中山靈堂存留的照片中可以發現就有些輓聯以「國父」來尊稱向他致敬,例如其中一幅就寫着「國父雲亡,白叟黃童齊下淚;邦人多難,悽風慘雨浩傷情」。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發起籌建中山紀念堂,向海內外募捐獲得積極響應,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廣建中山紀念堂,其中北京中山紀念堂就是當時孫中山停靈與公祭的場所,規模最大的則是廣州中山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