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陸公務員減薪一片哀號 網上謠傳要爲武統臺灣籌錢

網上傳出各地公務員減薪,外界不斷猜測其中原因,大部份傾向於經濟趨緩因素,也有認爲是要讓實現共同富裕政策的政治因素,甚至還有猜測是爲「解決」臺灣問題需要籌集軍費。(圖/長春晚報)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後,有關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已非猜測,而是衆所周知的事實,日前在網上傳出各地公務員減薪,更是震憾了所有擔憂經濟前景的大陸民衆。外界不斷猜測其中原因,大部份傾向於經濟趨緩因素,或是要應對房地產泡沫化形成的金融危機,也有認爲是要讓實現共同富裕政策的政治因素,甚至還有猜測是爲「解決」臺灣問題需要籌集軍費,但絕大部份人都隱約從這2年來諸多現象感受到:「要開始過緊日子了」。

在受到新冠疫情折騰2年後,經濟成長受壓原在預料之中,但畢竟這是近20多年經濟快速起飛下罕見的現象,許多大陸年輕人更從未見過公務員減薪的情況。許多地方政府把這次減薪稱之爲「清理不規範津貼補貼」,因爲大陸地方政府公務員的薪資是地方財政支付,而地方財政狀況差異讓各地公務員的收入也有很大差距,這些差異多半是以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名義發放,加上多種歷史與經濟實力等因素,內陸省份與沿海省份之間同級公務員收入差異可能會多達年薪5萬至10萬人民幣(合臺幣22萬至44萬元)。

一些大陸富裕的省市招聘公務員時,由於待遇很高,有大量名校畢業生競逐有限的職位,競爭激烈。圖爲深圳龍華區招聘應屆畢業教師。(圖/網路)

公務員的收入狀況受到普遍的重視併成爲話題,主要是起因於不久前一份杭州市下屬餘杭區的一張招聘公告,公告刊出錄取的8名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全都是北大與清華的碩士與博士,他們研究學科包括物理、生物、法律、新聞、軟體工程、材料科學等等。餘杭區給的待遇據稱是年薪30萬人民幣(約合臺幣131萬元),差不多也就是臺灣月薪10萬臺幣的水準。網友提供的資料也顯示,餘杭區這次給的待遇還不是最高,2019年招聘時還要求過只收清華與北大碩博士,給出最高年薪 50萬元人民幣(合臺幣218萬元)。博碩士們涌入街道辦事處工作,大部份人認爲是人力資源的浪費,而追求高薪又是人的本性,因此許多評論就認爲應該檢討造成這種現象的分配機制。

目前大陸各地公務員減薪既無統一步調,也沒有一致的標準,已經開始進行的有江蘇、浙江、上海、廣西、江西、貴州、雲南等地,年薪降幅從3萬到8萬人民幣不等(合臺幣13萬至35萬元)。許多省份並未公佈減薪方案,只是暫時停發例如績效獎金與津貼補助,經濟情況好的省份降了之後可能會再慢慢地、試探性地漲回去,如果是較窮省份,要漲回去的機會就很低。

大陸公務員國家考試競爭激烈,是許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但是似乎好景不常,近期遇上20多年來罕見的減薪潮。(圖/網路)

大陸公務員減薪雖然已是事實,但名義上並未使用「減薪」,仍然用「清理不規範的津貼補貼」名義。由於津貼補助花樣繁多,各地都不同,因此薪資減幅也有不小落差,有些地方像杭州還專門成立「清理規範公務員工資津貼補貼工作專班」來處理減薪的問題。各地方原有的「小金庫」多年前被勒令停止後,多餘經費用各種津貼名義分發給工作人員,像江蘇南部的蘇、錫、常地區因爲經濟極發達,有的公務員年終獎金能領到十幾廿萬人民幣以上,讓許多財政較差地區的公務員極爲羨慕。

另一種減薪的說法則是與房地產場有關。衆所周知,大陸地方財政非常依賴出讓土地,一直被詬病爲「土地財政」,但今年樓市行情不好,土地拍賣流標率高,影響了地方政府賣地的財政收入。此外,疫情除了影響企業的收入之外,疫情防控措施也增加了大筆的支出,讓地方政府被迫在財政上採取緊縮措施。這種地方財政緊縮的狀況未來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今年發佈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顯示,2025年中國財政收支缺口預計會達到約10.7兆元人民幣,未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很可能會更加吃緊。

大陸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低迷,連帶影響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導致許多地方開始減少對公務員發放各種津貼補助與績效獎金。(圖/路透)

而對於那些這些年來貸款購屋或投資的公務員來說,收入的減少意味着必須降低開支,如果無法降低就必須設法找外快。河南《商報》應讀者要求向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詢問後,在該媒體公衆號上刊出「中紀委答覆:公務員下班後開滴滴、送外賣等,原則上不算違紀。」在網上引來熱烈的討論,甚至認爲中紀委是要「鼓勵」公務員下班後兼差。

由於減薪的事來得突然,讓很多公務員難以接受,於是也傳出各種陰謀論,有一種說法是地方教師們未享受到地方經濟發展的好處,去向中共中央告狀,也有人猜測是爲了推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政策,也有人猜不是要爲武統臺灣籌措經費。但大部份人還是比較相信真下的原因是中美關係惡化與疫情大流行對經濟的影響所造成。而且這個情況短期內還解決不了,預計減薪潮會快速擴及其他行業,「過緊日子」怕是真的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