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史達林破壞毛澤東攻臺計劃 學者:武統成難解死結

韓戰中的麥克阿瑟將軍,當時把北韓逼到鴨綠江畔,導致毛澤東決定參戰。(圖/美國國防部)

中共在大陸軍事獲得全面勝利後,毛澤東就已開始計劃強渡海峽解決臺灣問題。毛做爲民族主義者,不得不從蘇聯手上拿回旅順、大連,卻因而導致史達林將尋求太平洋不凍港的目標轉向北韓,鼓動了金日成發動韓戰,北韓的失利威脅中共邊境,中共被迫加入韓戰,美國因此決定保住臺灣。大陸的歷史學者對此感嘆道,當時在美蘇冷戰格局下,中蘇共關係美臺關係交錯影響,讓武力攻佔臺灣成爲無法解開的死結。

中共建政之初,對於臺灣問題一直都是採行武力解決的方案,即便後來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亦未放棄武統方案。當年中共許多將領都認爲攻打臺灣輕而易舉,但毛澤東相對冷靜得多。他在1949年2月會見蘇聯代表米高揚(Anastas Mikoyan)時表示,目前仍半數國土尚未解放,陸地上的比較好辦,軍隊直接開過去就行。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須要用比較靈活的方式解決,或者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可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他說,臺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是無可爭辯的。但是還有一個美國問題,臺灣實際上就在美帝國主義的保護下,因此比西藏問題更復雜,解決它更需要時間。

毛澤東從蘇聯手中要回了旅順大連,卻因此間接導致韓戰爆發,失去了攻打臺灣的機會。圖爲中共以「抗美援朝」名義參加韓戰。(圖/網路

才過了一個月,《新華社》發表題爲《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評論,也是中共首次提出武力統一臺灣的口號,隨後便開始部署攻臺軍事部署。當時毛與朱德認爲,只要蘇聯援助幾十架飛機,就能掌握制空權共軍就可以發起進攻臺灣的戰役。毛澤東隨後指示華東軍區陳毅粟裕張愛萍準備攻臺,不料1949年10月攻打金門首役落敗,但毛信心未失,隔年中共收復海南島,更認爲攻佔臺灣爲期不遠。1950年5月確定由第三野戰軍擔綱攻臺主力,粟裕擔任總指揮,以約50萬人的兵力投入對臺作戰準備,預訂7月發動攻勢,當時認爲只要數週便能順利佔領全島

在中共積極準備攻臺的同時,金日成也在加緊準備進攻南韓,而且獲得蘇聯的大力支持。蘇聯支持金日成南進主要是爲了想獲得一座長期可使用的太平洋不凍港,它在二戰時期佔領原日本佔據的東北地區有大連與旅順港,但中共建政後雙方簽訂的《中蘇友好互助條約》上載明必須在2年內歸還中長鐵路與旅順大連,史達林因此想由朝鮮半島尋找出路,鼓勵金日成發動南侵。

韓戰爆發讓美國認清中共親蘇的立場與亞洲的戰略形勢,轉而再度支持蔣介石,保住了臺灣。圖爲蔣介石視察臺灣的國軍部隊。(圖/網路)

在1950年6月底韓戰爆發後,牽動的是國際戰略形勢,毛爲此下令攻臺時間表凍結。韓戰形勢在仁川登陸後急劇逆轉,美軍快速推進至鴨綠畔,毛被迫以「抗美援朝志願軍」名義參戰,攻打臺灣的時間更無限期推延。自此美國確認中共在全球戰略上傾向蘇聯陣營,加上爲保障韓戰軍需,決定派遣第7艦隊巡航臺海,到韓戰結束,美臺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攻打臺灣從此成爲遙遙無期的夢想

大陸研究冷戰歷史的著名學者沈志華認爲,中共當時要通過武力攻佔臺灣絕無可能,因爲國軍仍佔有海空優勢,中共若不與蘇聯結盟,短期內無力攻臺。若爲獲莫斯科援助而與蘇聯結盟,必然引起美國的對華政策轉向繼續支持蔣介石。因此在中蘇共關係、蘇美關係、美臺關係相互交錯和影響的冷戰格局中,中共武力攻佔臺灣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而今形移勢轉,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已有重大轉變,但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仍不可避免受地緣政治新局勢的左右,不論是和統或武統,期望兩岸中國人自已關起門來解決統一問題,恐怕仍然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