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美破冰50週年:毛澤東與尼克森會面的大國玄機

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全球注目下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的破冰之旅,會見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開啓了長達半世紀的國際政治新格局。(圖/新華社)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全球注目下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的破冰之旅,會見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開啓了長達半世紀的國際政治新貌。毛、尼2人都是善於運用政治權謀且極富爭議性的國家領導人,兩人的互動雖然有着濃烈的個人色彩,但背後推動的力量卻是中美兩國在全球戰略環境下必然的格局,這種政治上聯合與鬥爭並存推動時代巨輪前進,正可以做爲反思眼下中美戰略「脫鉤」的重要參照事件。

尼克森原本擔心見不到毛澤東,也擔心毛以高姿態會見讓他爲難。沒想到形勢推動下,毛澤東在書房會見尼克森,兩人還談了一個多小時。(圖/新華社)

尼克森在成爲1952年擔任艾森豪的競選夥伴的重要因素是他一向強烈的反共立場,後來他一直到當選美國總統,給外界的印象仍是堅定的反共老手。但是據已解密的白宮會議紀錄,尼克森從上任的第一天就着手建立與北京的聯繫管道,他在1970年10月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也說,「如果說我有什麼事想在死去之前完成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去不了,我會要我的孩子去。」尼克森的首次表態,震驚了美國社會,大家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沒想到他膽子這麼大 、腳步這麼快。

毛澤東(右2)先邀請中共的美國友人史諾(左1)訪問北京,透過他表達邀請尼克森訪華的意願。(圖/新華社)

尼克森表態的報告很快就送到毛澤東的手上,毛澤東先邀請了中共長期的友人、著名美國記者與作家愛德加.史諾(Edgar Snow),對他放出風聲說,如果尼克森想來,毛澤東願意與他見面一談。爲了試探雙方的意願與外界反應,周恩來密令讓參加世界桌球賽的中國隊與美國隊接觸,釋放出邀請美國桌球隊訪問中國的訊息,被稱爲「乒乓外交」。再讓他的國務卿季辛吉藉機溜去北京安排他的訪中行程,10月讓季辛吉去談好聯合公報內容,1972年2月就正式訪問北京。

尼克森夫婦與白宮官員一行人於2月17日出發,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起飛,在夏威夷與關島停留,21日經上海轉至北京,周恩來、葉劍英等到機場歡迎。(圖/尼克森圖書館)

尼克森夫婦與白宮官員一行人於2月17日出發,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出發,經夏威夷─關島─上海,21日中午降落北京,周恩來、葉劍英等到機場歡迎,入住釣魚臺國賓館。一直到這時候,尼克森還不知會不會見到毛澤東。除了擔心可能見不到毛之外,尼克森也擔心毛會不會用極高的姿態會見(例如毛站在一個高臺上,讓尼克森從底下一階階走下去跟他會面),或甚至於要行「叩頭」之禮。

尼克森在1972年2月21日踏上北京,不過由於當時中美尚未建交,機場沒有安排迎接國賓的儀式,只在機場升起雙方國旗與一排樂儀隊。尼克森當時頗爲失望,直到檢閱樂儀隊奏出《星條旗永不落》曲目時,他才略爲釋懷。(圖/新華社)

中方一直無法確定毛能否會見尼克森,是因爲當時毛的健康狀況惡化。後來毛澤東突然說要見他,便倉促地將尼克森與季辛吉等主要人物帶去豐澤園內毛澤東的書房會見,當時書房的屏風後面與隔壁房間已準備好各種醫療設施與藥劑,隨時應對毛可能有突發狀況。尼克森抵達時,毛在助手的攙扶下站起來與尼克森握了一分多鐘的手,毛說:「我說話不大利索了」,尼克森答道:「毛主席的著作感動了全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毛澤東自嘲式地迴應:「沒有改變世界,只改變了北京附近幾個地方。」尼克森後來在回憶錄表示,他認爲毛的狀況可能是中風造成的,雖然如此,毛的思維還是非常清晰敏銳。

尼克森首度訪問北京時,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很差,說話也不情楚,尼克森當時認爲毛可能有中風的後遺症。(圖/新華社)

毛澤東落座後說,具體問題讓尼克森跟周恩來談,他想談點哲學問題。毛澤東雖然身體狀況很差,但這時談興卻很高,還談到蘇聯與臺灣的問題,原本預計10到15分鐘的會見最後超過一小時。在周恩來的暗示下,尼克森準備離去,他對毛說:「主席先生,在結束的時候,我想說我們知道你和總理邀請我們來這裡是冒了很大的風險。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不容易做出的決定。但是,我讀過你的一些言論,知道你善於掌握時機,懂得只爭朝夕。」毛笑了笑說:「你那本《六次危機》也寫得不錯。」尼克森微笑地搖了搖頭,對周恩來說:「他讀的書太多了。」在客人準備離去前,毛突然說:「我身體一直不好」,尼克森客氣地說:「不過你氣色很好。」毛略爲聳了聳肩說:「表面現象會騙人的。」

周恩來以國宴款待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尼克森很熟練地展示練習了半年用筷子吃飯的技巧。(圖/網路)

尼克森後來接受周恩來主持的國宴款待,並在北京參觀了紫禁城與長城等地,還前往上海與杭州參觀。28日離華返美,他對此行非常滿意,離華前還對周恩來說,對中國的7天訪問是「改變世界的一週」。周恩來當天就把這些話向毛澤東彙報,毛澤東說:「美國總想改變世界,殊不知是世界改變了美國。不然他罵了我們那麼多年,爲什麼又要飛到北京來和我們談判?」

尼克森夫婦由葉劍英陪同參觀紫禁城。(圖/新華社)

尼克森訪中之後,聯合國就中國席位代表權問題做出決議,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爲常任理事國,並排除了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席位,世界各國也快速與北京建交。倒是美國內部對於臺灣的安全以及與北京建交仍有許多疑慮,一直拖到1979年卡特總統任上才與中國全面建交。

已經辭職的尼克森1976年2月21日再次受邀訪問北京,這時周恩來已經去世,毛澤東的身體狀況更差了。隔日《人民日報》刊出兩人會見照片,大陸民衆對毛不久於人世已有心理準備。(圖/新華社)

尼克森後來因水門事件被迫於1974年8月8號辭職,他返回加州住家沒幾天就接到一封來自中國的電報,邀請他再次訪華。尼克森終於在1976年2月21日距前一次訪華整整4年的同樣的日期,再次訪問北京。這時周恩來剛去世不久,中國也爲他安排了包括會見毛澤東與國宴招待等行程。這次見到的毛澤東健康狀況已嚴重惡化,說話已經聽不清楚,但雙方仍談了近2小時,談的還是世界的局勢,隔天《人民日報》上刊載了兩人會面的照片,很多人從照片都看得出來,毛已是油盡燈枯、不久於人世了。

堅定的反共老手尼克森對中國政策大轉向,促成了美中關係的大躍進,也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影響長達半世紀。這個世紀的中美關係格局將由誰來主導呢?圖爲尼克森參觀長城。(圖/新華社)

這兩天中美兩國也分別舉行尼克森訪華50週年紀念活動,希望藉此「回顧歷史,展望將來」。在目前中美戰略競爭的大氣候下,雙方將如何定義這半世紀衝突激盪的大國關係,畢竟上個世紀後段就是在中美的合作之下結束了冷戰,難道還要在新世紀再重新築起一道冷戰高牆?到底是「合則兩利」,還是「鬥而不破」?建立本世紀的大國關係與全球政治格局,中美兩國責無旁貸,50年前就已經懂得從死敵變成親密朋友,未來應該不至於大幅退步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