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四國遍路:德島靈山寺出發 一條溫暖的路

路人斗笠上寫着“同行二人”,意爲:看不見的神明和你一起走。本文圖均爲 蘇婭

第一次聽說日本四國遍路,是從一位日本朋友那裡。這位朋友二十二歲時,因爲一個偶然的機會,用四十二天走完全程一千二百公里的四國遍路。臨近終點時,遠遠望見終點的小城,朋友情不自禁地哭了很久。他告訴我:看不見的東西太重要了,是看不見的“信念”帶着他走完這條路。走的時候,身體已經很累了,但心裡的感覺卻越走越輕。

四月,我終於去了四國。從昆明出發飛大阪,再轉乘到德島的大巴,入夜時分抵達。日本的四國島,在7世紀-8世紀形成的地區區劃中分爲四個國家,“四國”因此得名。連結四國八十八座寺廟的遍路,由活躍於9世紀上半葉的僧侶、真言宗的開山祖師弘法大師空海開創。及至今日,徒步遍路、參拜和遊歷的修行方式已延續千年。

路上的八十八個寺廟大致分爲“發心道場”(德島縣的二十三座寺廟)、“修行道場”(高知縣十六座寺廟)、“菩提道場”(愛媛縣的二十六座寺廟)和“涅槃道場”(香川縣二十三座寺廟),全程約1200公里。

遍路上的路標。有時是石刻的紋樣,隱沒在草木間,有時是鮮明的紅色的“遍路人”圖標

我們在德島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從德島縣鳴門大麻町阪東山寺出發,開始了遍路之旅。囿於簽證的時間,我們計劃分四次走完四國遍路。這一趟用六天時間,走過一百五十公里路程,參拜遍路“發心道場”的十八座寺廟。一路上,大風吹過,暴雨淋過,烈日曬過,不變的是行走。?

靈山寺在德島縣鳴門市大麻町阪東,從“德島站”乘坐JR高德線二十分鐘左右就到了“板東站”。出了車站,便能看見一條向北的小徑旁的牆上標示着遍路的紅色小人圖標。一路上,這樣的遍路徒步標識一直有,有時醒目,有時很小的一個,隱藏在岩石或樹叢裡,彷彿是爲了提醒你:需要安靜下來專注地行走,纔不會弄錯方向

在板東站前,遇到兩位走遍路的姐姐,很自然地和她們閒聊起來。她們從臺灣來,走了五十二天走完遍路,這一天從第八十八座寺廟的所在地香川縣特意來靈山寺“滿願”。兩位姐姐向我們大致描述了遍路上最難的一段路——從藤井寺到燒山寺的崎嶇山道。囑咐我們對路程做足功課的必要性,我們又一次意識到此行的艱難。臨別又交代了兩句,“在靈山寺記得買一身遍路衣穿上,路上的人知道你是‘遍路人’,會給你們一些幫助。”

人們把徒步遍路的朝拜者稱爲“遍路人”,沿途的居民對“遍路人”十分珍視。有時候走了一天,走得又累又餓,傍晚時分,終於抵達落腳的小村,便不由自主跟小賣部的老奶奶脫口而出“我太餓了”,老人默然不語地轉身到屋裡拿出西紅柿洗乾淨了送給你。單純地行走,常常讓路上遇到的人忘記各自的身份界限。有時候,走了岔道,路過一戶人家,主人會跑老遠追上來指給你對的方向。想起朋友說“這是一條很溫暖的路”。

來自美國的拜訪遍路的同行人。在路上,人們走的速度快慢不一,常常走散了的,又會在下面的幾個寺廟遇見,不停地相遇,不停地分開。

從板東站一路向北,再繞行向東,在花木蔥鬱的房舍小徑間,走不到十五分鐘、大約一公里路,靈山寺就到了。和我們慣常所見的旅行景區的商業風格有別,遍路上的寺廟只有啓程階段的兩座寺廟——靈山寺和極樂寺,售賣遍路參拜的器物——金剛杵、祛邪或呼救用的銅鈴、經文書籍和專門的服飾——白色對襟衣、斗笠和汗巾,剩下的寺廟門廳便只設納經集印這一項功能。

四國遍路的創立者空海所代表的真言宗,延續着嚴格的師徒制和嚴謹繁複的宗教儀軌,對誦經時念誦節奏振鈴次數、手勢、體態等都有嚴謹細緻的要求。我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朝拜者,對莊重周密的參拜禮儀不敢貿然仿效,只是按照路上遇到的同行前輩的指引,每到一個寺廟,只做了洗塵撞鐘與默誦祈禱的幾個步驟。

靈山寺的正殿塑像精美莊重,庭院則別具野趣。和本州的寺廟不同,四國的廟堂建築更樸拙,氛圍也更灑脫。朝拜過靈山寺之後,已是正午時分,沿着小紅人的路標轉而向西,田野上的房舍漸漸疏落,視野更空曠。不過,即使人煙稀少,便利店鄉野花店和手工作坊仍然零星可見,煙火人間的氣息讓最開始的路沒有那麼荒寂。

一路西行,步履漸漸進入一種是全新的節奏——不至於飛快,但絕不拖沓,保持勻速,疾步而行,在這樣的步行節奏裡,日常的現實感慢慢拋諸腦後。單調、機械的行走將身心的專注力慢慢凝聚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那種灌注心神的行走,讓身心被一股輕盈豐沛的力所充盈。

德島的靈山寺,四國遍路的第一番寺廟。

出發之前,因爲聽了朋友說的一句“過了第八座寺廟就在山野裡走了,很漂亮”,我們便直奔第八座寺廟而去,沒有多做計劃,加上錯誤地計算了地圖的比例,第一天走的路程實際超過了三十公里。又滿又美的一天。

後來得知合理的行程應該是,第一天走到第五或第六座寺廟之間的地界住宿,不過那天我們走到第四座寺廟大日寺時,坐在路邊歇息,看見落日靜美,立刻決定直接走到第七座寺廟。

往往是這樣,當你決心繼續趕路時,落日又變得飛快,彷彿只是幾瞬間,暮色就升了起來,圍攏四野。星夜行路,視線其實是更清晰的,或許是因爲警醒專注,眼睛適應了夜色之後,心裡映現的事相,反而更加明確,竹林、路燈、房舍的線條、薔薇打在牆壁上的花影,歷歷在目。

對於漫長的徒步旅行,事先做好計劃,然後每一天都能大致按照計劃行走,也許能最大限度優化旅程的時間和體驗價值,但有時又會失去當機的樂趣。徒步的樂趣來自未知,來自未知和沿途閃逝的美,伴隨着越走越快的迫切心情,各種念頭飛快生滅的心理狀態纔是經歷之後回憶的底色。實際地行走,甚至時常覺得迷途纔是最純粹地走。

剛上路的第一天、第二天,我們差不多就是憑着一股蠻力走過近七十公里的路。?

過了第十二番寺廟燒山寺,就是神山町。在神山町的溫泉度過的上午,是此行最好的獎賞。

從藤井寺到燒山寺的路,讓人印象深刻。清晨出發時,林木散發着清苦的氣味,到了正午,被日光照射,林中的香氣變得溫暖低沉,就這樣在蒼天松柏之間穿行,讓人覺得待穿過這片樹林,整個人就會透着彌久不散的香氣。山中有泉水滲出,近旁立一塊“水大師”的牌子,累極了的時候,缺乏毅力的心早已跟這條路道別過了,但飲下甘甜的泉水,又覺得元氣滿滿,還能再告別數次。

爬過藤井寺後面的山樑,山徑的景緻變得奇異魔幻,寬約不過半米的小路筆直地深墨黑一團的密林,松針和落葉鋪滿了,路是軟的,兩側是坡形突降的山脈,松柏筆直地上升,一條懸浮的路。迎面走來的人大聲地唱着歌走近,我們坐下來等他先過,以爲很近了,卻又等了很久,唱歌的人繞過一個一個彎,慢慢靠近。你於是得知,這條盤旋往復的路並非近路

走遍路的方式很多種。路上經常遇到乘坐旅行大巴車而來的旅遊團,人們匆匆禮佛又匆忙趕路,但太多經驗和認識需要親身經歷,才能證悟。如果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和良好的身體條件,一次走完遍路的全程1200公里,應該是圓滿的方式。但也許很多人和我們一樣——沒有太多徒步的經驗、弱腿、時間很零散,無法一次走完遍路,不過在不同的季節分段行走,這種行程較爲鬆散的漫遊,應該是領略四國風土的理想方式。這一路走過看過的自然地貌包括海岸、山林、田野、江河與溪流,有時在森然寂寥的山林裡穿行一整天,有時又在市鎮和村舍間遊蕩,清晨出發時是田野的悠然景象,到了入夜就是海邊浪潮拍打着船的纜繩發出鋼質的嗚咽。

第十三番寺廟,大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