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暴瘦!他曝「血便6個月」心酸...確診大腸癌嚇哭:以爲是痔瘡

▲血便、糞便形狀改變、腹痛等,都是大腸癌常見徵兆。(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腸癌蟬聯國人新發罹癌人數冠軍多年,國健署也不斷提倡篩檢預防,但仍有不少人不以爲意。桃園醫院護理彭詩君分享一名36歲男性案例。該男血便半年,以爲是痔瘡沒多加理會,但最近因體重下降、大便形狀變細、血便增加、經常頭暈問題求診,發現直腸內有3公分腫瘤,確診腸癌。

彭詩君說,隨着飲食習慣逐漸西化、精緻化,油脂攝取量增加、食物纖維攝取量減少,不只心臟血管疾病增加,大腸癌患者持續增加,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根據每年衛福部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就蟬聯36年十大死因之首,其中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都名列前茅。

除了「血便」之外,大腸癌常見症狀還有「排便習慣發生改變(例如突然發生慢性腹瀉或便秘)」、「糞便形狀改變(例如糞便形狀漸漸變細)」、「經常有便意感(覺得肛門裡老是有東西感覺,到廁所卻又解不太出來)」、「腹痛」、「貧血」、「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等8症狀。

▲經常有便意感,但到廁所卻又拉不出來,就要小心腸癌可能悄悄上身。(圖/記者黃克翔攝)

彭詩君進一步指出,血便之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是因爲痔瘡、肛裂、瘜肉、大腸發炎、大腸憩室症等都會出現血便,因此有很多民衆都像該案例一樣,認爲只是痔瘡、肛裂等較輕微疾病,但出血是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之一,若出現類似症狀,千萬別輕易自我診斷。

大腸癌常見的診斷檢查有「糞便潛血檢查、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大腸及直腸鏡檢、大腸光鋇劑檢查」等。彭詩君提醒,一定要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注意排便型態,若有異狀儘早至醫院檢查,尤其是有類似症狀、40歲以上或屬於高危險羣的人,如家族有大腸息肉病史建議定期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