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吉好東西”門店在北京市落地開張,主要展示銷售當地生產的西吉牛肉、粉條、酸辣粉等土特產。不僅在北京,該縣還計劃在更多的城市開設門店,讓當地土特產出村進城,擴大消費地域,賣出好價格,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土特產大多爲優勢特色農產品,是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努力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培育而成。產品主要銷往人口多、消費能力強的城市,豐富市場的同時,也促進了鄉村振興。在不少鄉村,這些土特產都是支柱產業。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做好土特產文章,重新認識土特產對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特殊意義。針對廣大農村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市場在外、市場在城市的特點,需要大力推動土特產出村進城。
打好創新牌。顧名思義,土特產主要體現在“土”和“特”上,但土特產並非一成不變。如,枸杞是寧夏享譽全國的著名土特產,傳統消費人羣主要爲中老年羣體,主要表現爲枸杞泡茶的“保溫杯”養生等消費形式。但隨着大健康概念盛行和消費升級,需要打創新牌,迎合年輕一代的新需求。近年來,寧夏加快枸杞科技研發和產品深加工,推出枸杞口紅、枸杞輕卡餅乾、巧克力枸杞等新品,跳出了傳統消費窠臼,銷路大增。因此,土特產要與時俱進、加強創新。
打好顏值牌。顏值用在土特產上實際就是品相。品相的好與差對產品的價格影響很大,尤其是隨着網紅文化和打卡文化的盛行,產品既要品質也要顏值成爲普遍的消費理念。品相決定價格,因此,土特產也要在提升品相上下功夫,改變一些產品“吃着好吃,看着難看”的狀況,推動當地土特產品由“原字號”向“精字號”轉變,大幅提高商品率。
打好融合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特產,土特產紮根鄉土,是一個地方的風物。近年來,土特產品銷售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銷售土特產品,都不再是單純賣產品,而是講好土特產種植、加工、銷售、文化等故事,包含田園風光、鄉土文化、農家美食等。土特產甚至已形成體驗式消費場景,增強客戶黏性,從而實現了農業由“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文化”的轉變,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吸引了更多消費者。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越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土特產越受歡迎。因此,各地要加強產銷對接,嚴防產業“內熱外冷”,大力推動土特產出村進城,將當地土特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由“名氣高”向“收益高”轉變。(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