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IPM農作 農業部:進度已達標、後續農藥分級管理

農業部今舉辦第3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頒獎典禮。圖/農業部提供

爲達到農業風險10年減半目標,農業部推動作物有害生物管理(IPM),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氣候變遷導致病蟲害不像過往有所預期,因此「預防」爲執行重點,並鼓勵農民透過監測數據達到精準用藥;目前農業10年風險減半進度已達標,未來將針對農藥分級管理,並研發風險較低的替代藥品,保障食安。

農業部今舉辦第3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頒獎典禮,陳駿季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近年氣候變遷造成農業經營不確定性愈來愈高,加上過去土壤因過度施肥酸化,因此農業部積極推動有機友善產銷履歷外,也投入IPM防治方法,其最大精神就是預防重於治療,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減少農民損失經濟收入,也達到減少用藥目的。

陳駿季表示,IPM防治需大家通力合作,試驗單位根據新的技術,開發綜合性防治技術,農民端則可在示範場域導入該技術,未來透過農會、試辦場域、學校等推廣,達到守護農地目的。

陳駿季指出,氣候變遷導致病蟲害不像過往有所預期,在特定期間產生特定病蟲害,對此需積極利用IPM方式,透過監測數據達到精準用藥;而推動農業10年減半目標就是要減少用藥風險,該目標目前進度已達標,高風險農藥逐漸退場,後續會將農藥分級,並研發風險較低的替代藥品,不僅對噴藥者較爲安全,也能確保消費者食安保障。

另外,陳駿季也表示,植物醫師是推動IPM的重要橋樑,目前「植物診療師法」還在立院卡關,期待下個會期通過,通過後,農民可向各地約百名儲備植物醫師做用藥諮詢,瞭解何時是最好的噴藥時間。

今年獲得永續善農獎的農民王柏鈞,返鄉投入小黃瓜的生產,尤其重視健康生產環境,調整噴藥車壓力與噴頭間的距離,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黃文慶強化草莓苗期病蟲害管理,善用瓢蟲及黃斑粗喙椿象等天敵昆蟲,花費2天釋放天敵,達到2個月病蟲害防治效果;陳裕融則重視短期瓜類、牛番茄種植時的葉片通風性,徹底落實田區衛生等預防措施,並透過即時監測、及早防治,克服金門難以取得防治資材的困難。

農業部防檢署表示,IPM善農講旨在發掘全國成功案例,藉以提升消費端的認同、提高研發端的投入,並選拔優良產地端的案例,透過相互學習及觀摩,提升國人對IPM的認知及促進其技術擴散。爲進一步推廣IPM農作,若有申請產銷履歷者,比照產銷履歷的獎助辦法,每公頃提供2.5萬元獎勵,另外,農糧署也研擬推動IPM作物於批發市場優先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