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增長多面手 地方兩會有本汽車賬

編前: 當前,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給國內外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和影響,也給我國經濟提速換擋、企穩向好帶來不小的挑戰,各地都在構建“雙循環”和增強內生動力等方面有迫切需求與強烈願望。

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讓傳統汽車煥發新活力,吸引了更多參與者進場,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令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汽車產業需要更多支持。

基於此,在前不久陸續舉行的地方兩會上,汽車和交通再度成爲關注和討論的熱點,無論是各地的“十四五”規劃,還是代表委員們的提案議案建議,都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汽車產業將成爲“十四五”時期各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詳見4~5版。

日前,全國各地陸續召開了地方兩會,汽車產業再度成爲熱詞。記者梳理髮現,有一定產業優勢的地區,着眼點也更高,“汽車芯片”“智慧城市”頻頻出現在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在一些產業基礎薄弱的地區,更多是希望引進增加汽車項目,或藉助擴大汽車消費發展當地文旅產業。

補鏈強鏈優勢省市行動

我國汽車產業正處在由大變強的新發展道路上,爲實現汽車強國夢想,針對全產業鏈開展補鏈和強鏈工作就顯得極爲迫切和必要,這也成爲上海、廣東等有產業優勢的汽車大省(市)今年的工作重點。

近段時間以來,“缺芯”問題困擾着國內不少車企,芯片自主成爲了產業鏈上亟待補足的一環。對此,重慶市表示,汽車產業將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強化車輛控制軟件、車規級芯片等技術研發應用;廣東省也提出要深入實施“廣東強芯”行動,加快在集成電路工業軟件、高端設備等領域補齊短板;江蘇省同樣強調,下一步需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物聯網、工程機械、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先進製造業集羣和智能電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品牌服裝、先進碳材料等重點產業鏈,加快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着力固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現代化水平,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

全面提升和完善產業鏈不僅對於汽車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也是地方政府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前不久,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就在談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時強調,要實施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建設專項行動,加快大衆汽車安徽製造基地、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設,擴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先發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突破。

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推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着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構建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搶抓機遇激發經濟新潛能

在補足短板的同時,今年一些地方兩會還從更高和更遠的視角,面向未來前瞻技術提出了下一階段的攻關方向與目標,搶抓科技變革這百年不遇的好時機,爲經濟增長提供新生動力。

最受關注的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以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一環——5G基站爲例,加快佈局基站已經成爲全國各地擴大投資的重要內容。廣西在2021年新建5G基站的目標是2萬座;河南省計劃新建5G基站5萬座;福建省則提出,2021年將新開通5G基站3萬座;山西省表示,要加快推進“新基建”,2021年新建5G基站1.5萬座,加快推動市縣城區5G網絡全覆蓋,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

北京市在提出以數字化引領高精尖產業發展時強調,要壯大信息技術、健康醫療、智能製造、區塊鏈和先進計算等優勢產業規模,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加快衛星航天、高端精密儀器和傳感器等產業發展。

可以想見,各地方政府紛紛佈局“新基建”、數字經濟、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這將爲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再提速提供助力。

雖然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同樣是不少地方兩會中談及的重要戰略佈局。

山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1年當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圍繞純電動、氫燃料、甲醇、燃氣等,構建“零部件-系統總成-整車”產業鏈,加快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量產,支持太原、晉中、長治、運城等地集羣發展。

湖南政協委員覃萬成、楊明聯合建議,湖南相關市均有良好的氫能產業基礎,應充分發揮省內氫能產業基礎的良好優勢,打造湖南燃料電池汽車“3(長株潭)+5(衡嶽常益婁)”示範城市羣。

山東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西海岸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王波的建議則關於發展氫燃料重卡汽車製造業,由於青島石化企業多,具備氣源優勢,再加上汽車產業佈局早,整車製造和零配件生產鏈條相對完整,特種車輛生產經驗豐富,前灣港、董家口港兩大港口更可以爲研發提供實驗場地和測試數據,因此青島應加大對氫燃料重卡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快相關技術研發、整車和零配件生產製造以及氣源生產儲運企業的引進和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在加碼前沿技術與產品時,不僅將注意力和着眼點放在產業集羣的協同發展上,而且還充分考慮到了地方的具體優勢與長處,這些都將爲後續技術的創新和前進提供重要支撐。

乘風借勢補足汽車這一課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中,有一些因爲各種原因過去汽車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基礎薄弱的省市,也藉助着這一輪汽車行業“新四化”轉型升級,謀求推動當地汽車工業做大做強的突破口。

在開放度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福建省,福建省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民建廈門市委主委黃世忠注意到,中歐投資協議簽署以後,新能源汽車行業准入門檻降低,國外相關資本、技術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而這樣的發展態勢與福建省提出的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堅持加快新能源汽車、儲能電池和新能源裝備推廣應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電動福建”不謀而合。爲此,他建議,應圍繞已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區,打造配套產業鏈以及生態圈,爲更好地引進歐洲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做好準備。

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吉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紅傑關注的則是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他眼中,貴州旅遊資源豐富,汽車運動對推動貴州體旅融合發展,提升貴州旅遊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議打造“新型汽車服務產業園”,吸引國內外知名機構和企業前來駐紮,助推“汽車+旅遊、文化、教育等多產業融合”,拓展駕駛培訓、越野體驗、汽車文化展示等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恰逢我國“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時期,新願景引領新徵程,新作爲鑄就新輝煌。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通力合作與攜手共進之下,中國汽車產業必能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