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2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全國法院一站式建設優秀改革創新成果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錢曉晨、立案庭副庭長劉雪梅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佈會。

問:發佈會在介紹一站式成果時提到了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能具體介紹一下嗎?這項機制羣衆解決糾紛帶來哪些便利?

答:基層社會矛盾集中的前沿,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是國家治理效能的直接體現。爲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健全城鄉治理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重大部署要求,人民法院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託調解平臺四級法院全覆蓋的建設成果以及信息化平臺開放共享、在線集約的巨大優勢,推進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我們在調解平臺增設訴源治理工作模塊,人民法庭先行入駐,再邀請轄區內的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治理單位以及網格員、街鎮村社幹部、“五老”鄉賢等基層解紛力量入駐調解平臺,最大限度整合基層治理力量,充分發揮司法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參與、推動、規範、保障作用,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開展調解平臺“三進”工作以來,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有效激活基層解紛服務網格,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一方面,鄉村社區街道對於轄區網格內涉訴矛盾隱患、苗頭性問題,可以及時通過調解平臺提供給轄區人民法庭,共同開展預警預防和聯調聯動工作。另一方面,人民法庭對於基層矛盾糾紛,徵得當事人同意後,可以在線交由網格員、村社區基層幹部進行化解,解決不了的,還可以由專業調解組織進行調解,或者邀請法官聯合調解,通過網格員講情調解員講理、法官講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二是建立覆蓋城鄉、均等可及的解紛服務機制,方便羣衆在“家門口”解決糾紛。調解平臺具有預警、分流、化解、調解、司法確認、進展跟蹤、結果反饋、指導督辦等功能,人民法庭的法官可以通過視頻方式及時指導或者參與化解、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進行司法確認的,可以在線辦理;對化解、調解不成功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在線依法及時登記立案,老百姓不出村、社區就能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不傷和氣地解決矛盾糾紛。

三是打造網上“楓橋經驗”新模式助力鄉村治理水平提升。各地法院依託調解平臺“三進”機制,普遍在鄉村社區建立訴訟服務站點,完善符合基層特點的糾紛解決機制,強化對網格內基層解紛力量的培訓指導,支持和規範基層解紛力量在法治軌道上開展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連村止爭、格內化訟,形成了網上“楓橋經驗”的實踐樣板,有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促進基層善治。

問:剛纔介紹了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設成效明顯,請問一站式建設在助力營商環境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具體要求。人民法院始終堅持胸懷“國之大者”,在推進一站式建設過程中,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企業多元司法需求,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着力在“建機制”“降成本”“提效率”“強服務”上下功夫,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我國營商環境評估指標持續保持領先態勢。

一是構建“法院+商會”多元解紛機制,形成“商人治商”新模式。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工商聯創新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模式,廣泛邀請商會調解組織等多元力量參與糾紛化解,充分發揮商會懂行規、知行情、說行話的優勢,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實現羣衆說事、商會說理、法官說法,形成涉企糾紛“最優解”。目前,全國31個地區工商聯調解組織實現全覆蓋。2022年,共有3209家商會調解組織、5856名調解員參與調解,同比分別增加36.9%和61%;訴前調解糾紛10.6萬件,同比增長236.8%;調解成功62406件,同比增長478.4%,充分釋放商會調解活力,提高糾紛解決效能。

二是加強訴前調解和速裁快審工作,促進矛盾糾紛依法及時高效低成本解決。人民法院積極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向前端延伸,向網上延伸,促使大量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得到解決。2022年,人民法院訴前調解糾紛1307.2萬件,訴前調解平均時長13.5天;速裁快審案件749.3萬件,速裁快審平均週期28天,比2021年縮短7.5天,比一審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縮短36.9%,大大減輕企業解決糾紛的時間成本。

三是廣泛應用智慧訴訟服務平臺,提高企業辦事效率。人民法院積極應用在線訴訟服務平臺,全面加強網上立案工作,提升在線訴訟服務品質,讓企業和羣衆辦理訴訟業務可以“一次不用跑”,避免往返多次奔波,節約訴訟成本。比如,2022年,律師通過律師服務平臺在線申請立案383.5萬件次、在線閱卷65.6萬件,在線辦理各類事項79.5萬件,律師滿意度達94%。通過智慧賦能,讓訴求表達更暢通、糾紛解決更高效。

四是創新惠企服務方式,提升訴訟服務品質。各級人民法院全面升級訴訟服務中心,打造訴訟服務“最優窗口”。不少法院設立涉企訴訟服務窗口,切實做到涉企案件訴訟服務“一窗通辦”。以高品質訴訟服務,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問:剛纔提到人民法院12368熱線“一號通辦”,請問目前全國法院12368熱線有哪些功能,在服務羣衆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爲了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的司法需求,人民法院除了提供“一站通辦”“一網通辦”的訴訟服務,還建設12368訴訟服務熱線,大力推進“一號通辦”工作。經過幾年建設,12368熱線從最初的“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機+一個值班員”的工作模式,發展爲集網絡在線、語音自助、短信和人工坐席服務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服務功能從原來的訴訟諮詢、案件查詢等單一服務擴展爲包括諮詢、查詢、預約、轉辦、投訴建議、聯繫法官等“一號通辦”的訴訟服務,涵蓋立案、閱卷、保全、鑑定、送達、執行、信訪、律師服務、滿意度評價等20多項服務內容,爲人民羣衆提供“線連線”的貼心服務。特別是近幾年,12368熱線在暢通民意溝通渠道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級人民法院依託12368熱線,創新服務機制,用法院“好聲音”搭建便民服務“暖心橋”。如北京法院構建12368熱線“一號響應”訴源治理工作機制,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建立羣衆訴求服務站,內蒙古、新疆等地法院選聘雙語接線員,用“熱線”傳遞司法溫度,及時迴應羣衆訴求。截至2022年底,全國四級法院均已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累計提供語音服務3249.8萬件次。2022年,全國法院12368熱線服務羣衆1450萬件次,同比增長12.54%,接通率達92%,日均幫助解決訴求5.9萬個,有效發揮服務羣衆的“民心線”“總客服”作用。(記者 喬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