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1千6百年前人類 臺中清水2遺址發現30具大人小孩遺骨堆疊

清水國中安排學生參觀考古遺址。(圖/記者鄧木卿翻攝)

記者鄧木卿/臺中報導

臺中市清水區2處考古遺址,年初被挖掘出30具大人小孩彼此堆疊的遺骨,從附近一併挖出的器物包括陶瓦片、瑪瑙珠、骨簪等,研判橫跨新石器鐵器玉器3個時期,若是屬實,這堆人骨最遠可溯及1千6百年前,由於氣候陰晴不定,時而高溫、時而暴雨,考古團隊正在和老天搶時間,希望儘快完成挖掘工作

▲清水考古工地暫時停工。(圖/記者鄧木卿翻攝)

臺中市清水區地勢平坦,加上靠海交通便利,很早就有人類生存遺蹟,目前已知遺址有牛罵頭遺址跟中社遺址,以中社遺址爲例,爲番仔文化代表性遺址,分佈於廣大的中臺灣海岸平原,從豐富的考古資料顯示,中社與當地平埔族羣具有密切關係。

▲從工地挖出的瑪瑙珠 。(圖/博館提供)

今年1月份,清水區有2處工地施工,同時都挖掘出器物跟骨骸,西社裡銀聯二村的工地,是臺電用來蓋辦事處,另一處在南社裡,是建商蓋房子兩地目前都已經暫時施工,西社裡、南社裡都是中社遺址的範圍,推估屬於番仔園文化平埔族拍瀑拉族人的聚落。

經科博館考古學者率領團隊進行搶救挖掘,出土文物有陶瓦片、瑪瑙珠、骨簪,甚至有完整的陶鉢,文物相當豐富,還有30具大小不同的人骨交疊,從外觀看得出來,男女各10多具,孩童有4具,推估可溯及4百年前至1千6百年前。

西社裡遺址鄰近清水國中,校方4月份時還安排資優班學生前去參觀,讓學生了解清水歷史跟考古知識。

科博館考古學者劉克竑表示,從出土的貝殼動物、石器、瑪瑙珠等文物,研判因爲靠海,所以跟東南亞中國大陸都有海上往來,由於天氣不穩定,影響挖掘工作,希望天氣盡速放晴,儘速挖掘搶救。

考古學者屈慧麗說,未來科博館希望能儘速將清水這批出土文物整理歸類、展示,讓民衆瞭解史前先民生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