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兵變震動俄羅斯 中俄聯手抗美戰略陷入不確定時刻

習近平與普丁關係密切,中俄的戰略聯盟對抗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壓力,受這次瓦格納兵變影響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圖/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傭兵瓦格納集團演出一場短暫的兵變,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外媒分析稱,由於事件很快平息,北京方面鬆了一口氣。因爲這場兵變一度有可能動搖中俄爲對抗西方而締結的最親密夥伴關係,而這正是中國政府對於俄烏戰爭最擔心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認爲,即使在瓦格納集團控制的部隊停止向莫斯科推進後,北京方面仍心有餘悸。儘管瓦格納兵變已暫時平息,但這場危機仍被識爲普丁23年統治遭遇的最嚴重挑戰,也是未來中俄關系一個不確定時刻,畢竟中俄關系是對抗美國在全球影響力的堡壘,習近平與與普丁的個人關係則是這個堡壘的核心。

現在俄羅斯陷入混亂,普丁的權威似乎被削弱了。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研究員烏瑪洛夫(Temur Umarov)說:「這正是普丁開始攻打烏克蘭時,中國所擔心的那種情境,因爲普丁動武的決定最終會破壞俄羅斯政權的穩定。」

報導指出,中國官方媒體對這場叛亂的報導很有限,與多數西方媒體的深度報導形成鮮明對比。《新華社》簡要地報導了普丁的講話,以及莫斯科等城市採取反恐措施。中共軍方的一個社交媒體帳戶發表一篇毛澤東在1927年改編共軍的文章,該次改革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許多人認爲該文有影射俄羅斯的事件的意味。隨後社交媒體上有關瓦格納叛變事件成爲最熱門的話題。

報導表示,微博上「清君側」一辭與相關文章都遭到屏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說,很多中國老百姓擔心普丁的政治地位不穩,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國,俄羅斯的政治動盪可能會影響到中國。

衆所周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習近平和普丁多次會晤,重申中俄夥伴關係和不斷深化的經濟聯繫。俄羅斯向中國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氣,並從中國獲得包括汽車與手機等工業製品,以及可以用於戰場的民用小型無人機,以彌補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造成的缺口。

報導說,瓦格納兵變對普丁政府和俄羅斯的政治穩定造成了巨大沖擊,帶來深刻的不確定性,中共《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在情勢僵持不下時于于社交媒體上寫道:「現在看來,局面在朝着西方和烏克蘭最想看到的方向移動了,但最終結局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