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火星地下或存生命 有助探尋地球生命起源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新媒體專線 外媒稱,日前,最先在火星表面探測到液態水的科研小組首席科學家表示,生命很可能就存在於火星冰凍沙漠之下。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7月11日報道,這位科學家說,“幾乎可以肯定”,火星和地球在數十億年前宇宙天體猛烈碰撞過程中相互撒下了生命原料種子

亞利桑那大學行星地質學家艾爾弗雷德·麥克尤恩說,直至今日,火星細菌這樣的古老生命形態可能一直存在於火星的液態水中。他認爲,這些古老的生命體可能類似於南極洲冰封地下湖中漂浮的簡單微生物。

報道稱,這些外星物種留下的痕跡可作爲時光存儲器,讓生物學家一窺地球生命最初形成時的面貌

西班牙特內里費的斯塔穆斯節上,麥克尤恩對包括霍金在內的一衆諾貝爾獎得主說:“10億年之久的地球生命(地質)記錄大部分已經丟失,但火星上的類似記錄仍保存完好。火星生命和地球生命之間可能存在着聯繫。因此,或許可以說,對火星古老生命的探尋就是對地球生命起源的追尋。”

麥克尤恩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HiRISE)項目的首席研究員。環繞火星飛行的太空探測器上所攜帶的HiRISE相機可以拍攝到火星表面的細節圖像

報道稱,2010年,麥克尤恩研究小組中的一名大學生髮現,有跡象顯示,火星存在液態鹽水。在溫暖的季節裡,這些鹽水似乎會漲退,還會沿着斜坡流動

2015年,NASA證實,火星地下水似乎會通過毛細作用滲透到地表火星車也發現了複雜有機化合物存在的跡象。

麥克尤恩稱,生命很可能就藏在火星地表下。火星地下溫度適宜,適合保存液態水,有機物還可以躲避宇宙射線的侵襲。

麥克尤恩說:“火星地表下數千米深處溫度適宜,水分子能以液態形式存在。因此,如果火星曾有生命存在,那麼它們很可能在這些地下溫室存活至今。”

報道稱,在地球基本生命形態的萌芽時期太陽系小行星大撞擊導致行星間互相發送碎片。麥克尤恩認爲,正是這些碎片在行星之間來回輸送生命。

他說:“幾乎可以肯定,地球與火星之間有過生物羣的交換。火星距離地球並不很遠:受到撞擊飛入宇宙空間的火星岩石可以輕鬆抵達地球;而遭受撞擊飛出的地球岩石很可能在過去也到過火星。大約在40億年前,也就是大撞擊事件頻發時,生命開始出現在這個星球上。細菌對於乾燥、紫外和紅外輻射等極端環境以及高強度震動具有高度耐受性。因此,微生物和孢子類可在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長途跋涉中存活下來。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生命是最先出現在地球上,然後被輸送到火星上的嗎?還是正好相反?我認爲,正是這種交換讓火星有了生命,且生命很可能在火星地下保存至今。”

(原標題:外媒:火星地下或存生命 有助探尋地球生命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