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車企馳騁歐洲賽道 能打破“玻璃天花板”嗎?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歐洲時報》10日報道,近幾個月,衆多中國汽車品牌登陸歐洲市場。法媒指出,這些中國品牌的到來絕非偶然,雖然仍面臨歐洲人對“中國製造”刻板印象的“玻璃天花板”,但他們具有足夠的競爭力,有創新的戰略,且滿懷遠大野心

6月3日,位於北京市富力廣場的華爲授權體驗店Plus內,擺放於此的一輛新能源車,吸引消費者進行諮詢中新社記者 侯宇

中國車企品牌“涌入歐洲”

法國快報》報道,對於歐洲汽車製造商而言,最近可謂“禍不單行”。在呼嘯而過新冠疫情幾乎將其淹沒後,他們又迎來一波波來自亞洲的對手。

過去的幾個月裡,不少中國品牌涌向歐洲大陸。根據IHS Markit公司的數據,到2021年年底,將有13家中國車企馳騁在歐洲賽道上。

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汽車的高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韓國小型汽車的激增後,現在,文章指出,似乎已輪到來自中國的製造商來撼動雷諾、斯特蘭蒂斯和大衆等汽車巨頭了。

法國汽車協會(PFA)主席馬克?莫里圖克斯(Marc Mortureux)指出,中國汽車2020年在歐洲賣出了數萬臺。雖然2021年目前爲止的銷量還沒有公開,但研究預測,2025年,將售出50萬輛。

誠然,這股浪潮距離勢不可擋還有距離,但可能已經足以破壞歐洲製造商脆弱的經濟平衡。特別是,這看起來還只是開始。諮詢公司Sia Partners的副總經理讓-皮埃爾科爾尼歐(Jean-Pierre Corniou)說:“中國似乎決心推出一個全球冠軍,並利用電動革命之機扭轉汽車市場。”

中國一家造車企業,工人在總裝生產線上工作。中新社記者 張暢

被歐洲銷售熱潮所吸引

文章稱,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中國品牌的赴歐,並不是偶然。過去十幾年間,因爲深知在內燃機領域差距過大,中國的汽車製造商一直在深耕電動車市場。起初,一些大公司將重點放在巨大的國內市場,似乎並不急於走出國門

但是,到2020年,零排放汽車的銷量在全球爆炸性增長,改變了遊戲規則。這股趨勢在歐洲尤其明顯,如果製造商膽敢不遵守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可能會收到高達數億歐元罰單

加之各個國家都出臺了強有力的財政激勵措施,例如,法國駕車者可以享受最高達7000歐元的生態獎金,還可以在更換二手車時,再獲得5000歐元的“轉換獎金”。這些措施使得零排放車型幾乎與內燃機車型一樣具有競爭力。

文章稱,中國也希望從這些措施中獲益,填補產能過剩的缺口。“目前,中國本地工廠每年能生產4000萬輛電動車,而2020年本地市場只售出了2500萬輛汽車。”埃森哲公司汽車部門主管皮埃爾?格福(Pierre Gerfaux)指出。

4月19日,2021年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開幕,這也是今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 張亨偉

有吸引力、有競爭力的中國車

人們想象的相反,這些來自中國的製造商帶來的,並不是超低價的汽車。現在,西方大品牌高管在上海車展上對“粗糙的山寨品”嗤之以鼻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不少中國品牌都成功推出了純電動SUV,這些車有着原創的設計,十分吸引人。

“無論是在安全標準、發動機還是設計方面,這些中國製造都可以與歷史上那些名牌相媲美。”電動混合動力車Test Days的聯合創始人艾默裡克?韋蘭(Aymeric Weyland)說。

“驚訝嗎?”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汽車市場專家西蒙瓦盧斯(Szymon Walus)分析認爲,“爲了在中國市場立足,大型汽車品牌與當地公司建立合資企業,他們從這些品牌中汲取精華,近幾年又用在發展電動車上。而且,價格還很低廉。”

顛覆性的商業戰略

事實證明,這些新來者的戰略同樣具有創新性。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做出了不依賴任何分銷網絡的決定。這顯然有金錢方面的考慮,但也同樣是對客戶願望的迴應。

像Netflix等流媒體訂閱服務一樣,一些中國車企提供每月500歐元的會員資格,包括車輛租賃、保險和維修。“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因爲與長期租賃不同,你可以隨時停止和恢復訂閱。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與幾個人共享訂閱。”領克國際的首席執行官魏思瀾(Alain Visser)強調。這種模式被證明是成功的,因爲15000名歐洲客戶中的90%(包括法國的1500名)都選擇了訂閱模式,而非傳統的購買模式。

將挪威作爲測試市場的一家中國品牌,則推出了可以快速更換電池的換電網絡,從而將司機從繁瑣的充電任務中解放出來。

但是,在許多歐洲消費者心目中,中國製造仍然是質量差的代名詞。“中國汽車浪潮”的出現,能否足夠打破這層“玻璃天花板”?

“隨着華爲和小米手機的到來,人們的心理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們展示了中國製造商的技術和質量。”艾默裡克?韋蘭說,“這(中國汽車品牌到來)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因爲歐洲人對他們的汽車品牌非常忠誠,但我認爲在三到五年內,這將不再是問題。”(秋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