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校長論壇舉行!薛其坤、施一公等大咖暢論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與灣區融合
11月19日,西麗湖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灣區校長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舉行。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內衆多知名大學校長圍繞“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與灣區融合”主題,深入探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新路徑,爲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構建灣區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灣區校長論壇現場)
出席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秀玉,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林,南山區委常委、區委(政府)辦主任李威,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虹,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滕錦光,
香港大學副校長(科研)申作軍,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長歐陽證,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長黃玉東,汕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郝志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長李和章,中山大學副校長邰東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校長許建領,深圳市教育學會會長、廣東教育學會副會長金依俚等。論壇由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方紅衛主持。
鄭秀玉致開幕辭。她表示,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發展,堅持自主辦學與引進辦學並舉,擴大規模和提升質量並重,着力匯聚全球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構建起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被譽爲高等教育的“深圳速度”。其中,南方科技大學就是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縮影。期待通過本次論壇,就灣區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等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凝聚更廣泛的共識,爲教育強國戰略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薛其坤,滕錦光,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線上),申作軍等結合各自高校發展特點,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薛其坤作題爲《加快推進人才高地建設 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的報告。他強調,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教育、科技、人才的總體要求爲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思考和指引。他介紹了南方科技大學“三三五”發展方略,分享了學校從引到育、跨境科教協同發展、校企融合創新發展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尤其強調要爲人才快速成長搭建廣闊的舞臺,制定分類評價、考覈體系。他表示,南方科技大學將進一步賡續和發揚特區精神,緊緊圍繞“雙區”建設,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和功能優勢,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人才高地建設貢獻力量,爲推進民族復興貢獻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力量。
滕錦光作題爲《發揮香港優勢 爲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中心》的報告。他介紹了香港高等教育的相關情況以及香港理工大學發展情況和獨特的學科優勢。他表示,香港有條件建設國際教育中心,希望香港高校和灣區高校加強合作,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打造高等教育的“特區中的特區”,如北部都會區,兼具香港和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吸引更多發展中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到大灣區學習,提升灣區高校的國際影響力。
施一公作題爲《高等教育改革的西湖實驗》的報告。他介紹了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歷史以及西湖大學的創辦歷程、發展現狀等。他表示,西湖大學爲改革而生,希望探索三方面的改革。一是希望探索一個能夠立足中國現代高校的新型大學治理機制。二是希望探索一個符合中國發展規律,激勵創新的科學評價標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希望探索厚德擔當、拔尖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申作軍作題爲《發揮大學科研優勢 助推深港科創融合發展》的報告。他介紹了香港大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未來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比較了世界幾大灣區的相關情況。他表示,在科教融合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要進一步融合發展,比如深入探索科創融合、頂尖人才融合,共建實驗室,“一校兩區”模式等等。
薛其坤主持隨後的圓桌論壇環節。歐陽證、郝志峰、李和章、許建領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面向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的作用以及自己的特色,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不同類型高校在灣區高等教育體系中各自發揮的作用”“高等教育在政府和產業的跨界聯動中發揮的作用”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姜虹作總結講話。她表示,各位嘉賓圍繞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從推進科教產教深入融合,到灣區高等教育如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進行了精彩的智慧分享,是一場灣區高等教育的思想盛宴。南科大的發展,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以及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建設,得益於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得益於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共同使命和要求。她分享了兩點體會,灣區的各所高校要在不同的方面發揮自己的所長,爲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揮自己的貢獻;對於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科技發育、科技創新高地的建設和新型人才培養等共同的主題,需要進一步討論交流。她強調,在共同文化基礎的前提下,相信在國家重大戰略的召喚下,在各位校長、院士、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務實合作,打造互利共贏的灣區高校合作新模式,加快建設教育高地、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中貢獻灣區高等教育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