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島喜迎綠蠵龜「第1窩卵」 海龜產卵季開始了

母綠蠵龜上岸產卵,在沙灘上留下的爬痕。(澎湖縣政府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28日晚望安沙灘有母綠蠵龜上岸產卵。(澎湖縣政府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全國第一座綠蠵龜保護區-望安綠蠵龜保護區,昨傳出喜訊。派駐於「澎湖縣望安島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之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專業團隊回報,發現已有2只母龜上岸產下2個卵窩,其中一隻產卵紀錄還可追溯至1995年,是相當年長的海龜媽媽。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爲保護全球性的瀕臨絕種的綠蠵龜及其產卵棲地,澎湖縣政府於84年1月將望安島沙灘公告劃設爲野生動物保護區。這個喜訊也顯示對此沙灘的維護有相當成效,並已請專業團隊進行調查維護,持續追蹤這些卵窩孵化情形,後續將針對體弱、未能順利脫殼而出的海龜寶寶進行專業救護,期能讓小海龜們都可以順利迎向大海。

全球總計有7種海龜,但臺灣地區就有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和革龜5種海龜,並以綠蠵龜最常見,但數量並不多,因此行政院農委會於1989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5種海龜皆列爲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農漁局指出,澎湖縣望安鄉是綠蠵龜重要繁殖棲地,也是臺灣地區目前僅存較穩定的產卵地,每年5月至10月爲其繁殖季,晚上8時至隔日清晨5時爲保護區管制時間,請民衆切勿擅闖干擾,以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違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綠蠵龜體型屬中大型海龜,除繁殖季節登陸產卵外,終生棲息水中。成熟海龜於生殖季時會洄游至原出生地附近海域交配,母龜並於附近活動待龜卵成熟後在滿潮的夜晚上岸,於海水不易沖刷的沙灘旁的草地或草地邊緣產卵。

此時會先以前肢挖掘一個約1平方公尺的大洞,以容納龜身,再以後肢挖掘一個約60至80公分的小洞,以備產卵之用。母龜產卵一般約需15分鐘,產完卵後再撥土掩埋,然後爬回大海,整個過程約花費1至2小時。每隻母龜在一個產卵季節可以生3至7窩卵,產卵間隔期約爲兩週左右,每窩約100個卵,一隻母綠蠵龜平均2至4年纔會再上岸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