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拜登開始妥協 賴清德還在裝瞎

社評

今年2月美軍擊落中國大陸高空氣球事件,美中關係急速惡化,但5月起拜登政府開始妥協,國務卿布林肯明確表態,美國不與中國「脫鉤」,只是要「去風險」,接着暫緩對中國新一輪制裁行動,6月布林肯訪中終於成行,並與習近平會談,接着財政部長葉倫到訪4天,氣候特使凱瑞預計下週也將到訪。隨着美中對話關係恢復,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孫曉雅呼籲,兩岸溝通同樣重要。

美官員陸續赴中復談

拜登政府界定中國爲步步逼近的挑戰,也是唯一有意圖、有實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因應之道是在「和平共存」基本原則上,重建雙方溝通對話管道,以相互瞭解彼此的目標與企圖。在此目標下,兩位最重要閣員先後完成訪問行程。

結束訪問行程後,布林肯明言,他將繼續說中共不想聽的話,做中共不喜歡的事;葉倫也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採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行動,保護美國和美國盟友的安全利益。美中戰略競爭雖將持續進行,重返「接觸合作」靜好歲月已不可能,但至少可以避免因戰略競爭失控而導致衝突與戰爭的爆發,暫時躲開「修昔底德陷阱」的糾纏。

美中在政治、外交與安全層面,可望以負責任的態度管理雙邊關係,其中包括臺灣問題;在經貿科技領域,美國表達不以強權衝突框架看待美中關係,世界兩大經濟體絕不能脫鉤斷鏈的善意。特別是被視爲「鴿派」的葉倫展現了誠懇、親和態度,贏得了中方的熱烈迴應,她說世界夠大,足可允許兩國共同繁榮發展,都爲美中關係進一步改善奠定了基礎。

相對於美中透過溝通對話防止雙邊關係螺旋下墜,更需要藉溝通對話化解兵兇戰危的臺灣,反而在「逢中必反」意識形態導引下,繼續充當美國抗中急先鋒工具,拒絕與北京修好,企圖以去中國化剷除兩岸文化連結。

賴清德參選以來,希望漂白「臺獨金孫」形象,爭取中間選民認同,但支持度遇到瓶頸,最近開始調整策略。日前他投書《華爾街日報》,宣示將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維護兩岸現狀等「四個支柱」,強調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箇中國原則,反對重啓服貿。又說「當臺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達成了」。

賴四個支柱淪爲空談

賴清德這些說法,不但否定一中精神與九二共識,更是臺獨立場的實質展現。兩岸既無共識,又無互信,實際上是緊閉兩岸交流對話的機會之窗,兩岸關係只會雪上加霜,臺海將無寧日。

相對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拋出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中共則給予正面迴應,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九二共識」核心意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事實上,中共自2022年開始切割「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的連結,是因應時局,務實彈性的態度。

賴清德反中、仇中,認爲美國保護傘足以維護臺灣安全,他的四大支柱與走入白宮說法就反映了這個心態。兩岸之間的血緣、歷史、文化臍帶永遠無法切割,雙方的經濟依賴更無法替代,無論民進黨如何操作,都無法脫離這些事實。

美中之間雖存在根本的矛盾,拜登政府仍鍥而不捨努力恢復、加強與大陸的接觸互動,蔡英文曾表示,推動兩岸疫後交流是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結果只是說說罷了。美方希望兩岸溝通,卻不見蔡政府具體迴應,賴清德口稱全盤接收蔡英文路線,面對民衆黨柯文哲支持度節節高升,自己卻面臨天花板困境,政見愈來愈辛辣,不惜以戰爭爲代價換取自己的當選。賴清德稱2024選舉是「白宮與中南海的選擇」,但實際上是「對話與對抗」、「戰爭與和平」的選擇。